第82章 明朝覆滅記(第1/2 頁)
相信很多人都想問為什麼皇帝老子還不派人來賑災!
此時天幕畫面一轉,
《君王死社稷!》
崇禎皇帝不賑災的最大原因還是大明窮!
大明以銀為貨幣,但是大明卻不產銀,官府裡貨幣越來越少,鄉坤手裡的貨幣卻越來越多。
窮到連軍隊的軍餉都發不出來。
從崇禎皇帝十七歲上位開始,這個大明就已經搖搖欲墜。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則是東林黨。
他們代表著江南士大夫階級的利益,反對朝廷向工商業者收稅,使得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
崇禎皇帝雖有心改革,卻無奈受到重重阻力。
再加上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各地起義頻繁爆發。
此時的崇禎皇帝,猶如置身於一片黑暗的迷霧之中,找不到出路。
他心力交瘁,卻仍試圖力挽狂瀾。
崇禎皇帝在龍椅上沉思著,他深知如今的大明王朝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東林黨的阻撓、國家財政的枯竭、天災人禍的頻繁,這一切都讓他感到無力。
然而,崇禎皇帝並沒有放棄。他決定採取一些激進的措施來挽救大明。
他召集了一批忠誠的官員,商討如何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削弱東林黨的影響力。
在會議上,崇禎皇帝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包括徵收工商稅、整頓吏治、加強軍事力量等。
這些方案得到了部分官員的支援,但也遭到了東林黨的強烈反對。
面對東林黨的壓力,崇禎皇帝毫不退縮。他堅信只有透過改革,才能讓大明重新崛起。
於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逐步實施這些改革措施。
不過一切最後還是化為泡影。
最後崇禎把目光放到了朝廷之上。
開始著手鏟除魏忠賢及其閹黨勢力!
新皇即位僅三月有餘,便以雷霆手段翦除這顆危害朝綱的毒瘤。
然而,此舉卻打破了朝堂原有的權力制衡,使得東林黨再度崛起。
時間來到, 1628 年,面對明王朝日益衰敗的局勢,朱由檢憂心忡忡。
為力挽狂瀾、重振大明雄風,他毅然決定複用遭罷黜的袁崇煥,希冀藉此收復被後金侵佔的遼東失地。
無獨有偶,同年,陝西等地旱魃肆虐,災荒頻仍,餓殍遍野,更有瘟疫橫行。
而此時朝廷未能及時賑濟災民,致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心盡失。
甚至有人斷言,自從朱祁鎮誅殺于謙及部分功臣起,明廷已然失信於民。
值此赤地千里、滿目瘡痍之際,無數饑民流離失所。
渭北地區的王二首當其衝,振臂一呼,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此後,自號“闖王”的高迎祥等眾人亦紛起效尤,一時間義旗林立,天下大亂。
至此拉開了農民起義的序幕。
1629年朱由檢為了減少財政支出,便開始對各個驛站進行了裁員!
結果,陝西有個李自成的小兵被迫下崗!
為了活命的李自成只好投奔了闖王高迎祥,參加了農民起義。
李自成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和戰鬥勇氣,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他
率領起義軍屢次擊敗明軍,聲名遠揚。
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李自成萌生了稱王的念頭。
他暗中聯絡各方勢力,積極籌備自己的登基大典。
與此同時,明朝內部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
東林黨人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惜與其他派系展開激烈爭鬥,使得朝政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