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2 頁)
周檢在認真聽課,卻發現戚北麟的目光有意無意地向他瞟來。
我又不是什麼絕世美女,你老瞅著我幹啥。
周檢無力地心裡吐槽。
劉玄成見戚北麟無精打采不學無術,還頻頻東張西望,不禁搖了搖頭。想到五年之約今日到期,隨即便又振奮起來。
他可不管戚家二少有沒有認真聽講,只要按照約定對戚北麟授學夠五年,他就能從戚百威手上拿到儒聖手札《論語》這本能讓所有士子趨之若鶩的孤本,然後便能安心回鄉認真鑽研學識,領悟儒聖思想。
“北麟,我明日便啟程回同州,你我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我觀你天資聰慧,卻不用在正道上,此《戒律》一書贈你,望你日後好自為之,時刻謹記聖人之學。”劉玄成對戚北麟道。
戚北麟雙手接過書,心裡卻樂開了花,這老學究終於要走了。嘴上卻恭敬地答道:“弟子謹記教誨。”
劉玄成隨即看向周檢說道:“周檢,我在此教書五載,每次都見你心無旁騖聽我講學,相信你有所收穫,那你可知何為儒學?”
周檢想不到劉玄成會突然問他,他愣了一下,然後內心湧起一股感激之情。
劉玄成可以說是他的半個老師,儘管他們的身份地位有差距,但劉玄成從未對他有過偏見,始終秉持著“有教無類”的原則。這份真誠讓他倍感溫暖,也讓他對劉玄成充滿了敬意。
前世他有過一段時間在研究儒學,對儒學也不陌生,至於這裡的儒聖是否是孔、孟,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核心內容想必應該差不多,這問題並不難答。
“回先生,小子聽先生講學,認識到儒學立足於仁、恕、誠、孝的核心價值,關注君子品德的提升,強調仁愛與禮制相互依存,重視五倫關係及家族倫理,倡導教化與仁政,批判暴政,致力於重構禮樂文明,倡導移風易俗,充滿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劉玄成不禁感到一陣驚愕,他原本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周檢卻能以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儒學的核心內容和思想,儒學的理念和精髓在周檢的言語中一一呈現。看來周檢在私下也是下過一般功夫的,他感慨地不住點頭,心裡大慰。
劉玄成初見周檢在旁侍奉讀書時,其謙卑恭敬、勤奮好學的態度深感讚賞,使得劉玄成不禁想起自己少時求學的艱辛歷程,後來從他人口中得知周檢的悲慘身世,憐惜其遭遇,讓他能坐在旁邊聽取教誨,本來是無心之舉,想不到周檢竟然是個可造之才。
“那你對‘仁者愛人’有何見解?”劉玄成繼續問道。
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為“仁”,即仁愛。其強調待人應以敬意;倡導對待人民應謹慎。儒家的聖賢們將實現“仁”視為終身追求,將其視為最高理想。所謂“仁”,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愛關係。這一基本含義即為相親相愛。
儒家聖賢要求人們心懷愛意,踐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原則,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準則。在道德領域,儒家聖賢自覺地以人倫情感為主導,確立了精神追求,代表了儒家倫理的主流方向,並對儒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檢如上說道。
在聽取了周檢的闡述後,劉玄成也大為震驚。他對周檢能夠精準地提煉出“仁者愛人”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並巧妙地融入個人獨到的見解表示讚賞。雖然周檢的闡述尚未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劉玄成對其儒學造詣之深厚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劉玄成自忖在周檢這年紀,思想與境界何曾能及此高度?況且在這五年的授課期間,授課內容未經細化分類,而周檢卻能融會貫通,闡述得有條不紊,真乃大才也。
有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戚北麟不學無術,沒想到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