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孫老太餅店(第1/2 頁)
瑤光跟孫氏解釋了一下,量大的餅子會用油紙包起來,而那油紙上會印著喬洵的畫像。
正如餅店的名字一般,孫老太餅店。
畫像的最下面一行小字就是店名。
行商們帶著餅子出門,自是會把這油紙帶向全國各地。
假如表哥有機會見到這油紙,就會知道姨婆在找他,甚至知道姨婆在京城。
聽到這些,孫氏沉默了好一會兒,拉著瑤光的手道:“辛苦你了,我老婆子年紀大了,想不出這樣的法子。”
對於瑤光的本事,孫氏是信服的。
每日都抽空跟著瑤光來餅店看看,後面看到的人雖不如第一日的大排長龍,但也不少。
因為孫老太餅店開業的前三天都是買一送一。
如果說第一天來買餅的人只是湊熱鬧,那第二天第三天的人就是大餅本身的質量和價格來的。
這樣的便宜不佔,他們又不是傻?再說了,這餅子本身的味道也不差,吃著很香。
也有人當即訂了大量的幹餅,跟店裡的夥計商議取貨的時間。
過了開業三日的活動,餅店的生意仍舊很好,來訂大批次大餅的客人很多。
夾著一些來買兩三張餅的,兩個夥計忙前忙後收錢,忙個不停。
過了十來日,城外甚至有了挑著擔子賣孫老太餅店大餅的人。
一張餅單賣的價格跟店裡的一樣,但是要買多了,買個五張,只要九文錢,十張會更便宜一些。
便宜的價格加上紮實的大餅,買的人不少。
關於倒買倒賣的問題瑤光並不擔心,雖說是為了找喬洵而開的店,只要多一個人買就多一份的機會。
虧本的問題瑤光更沒擔心過,一斤的麥子不過四文錢,能做出的大餅卻遠遠不止兩個,雖說還有些鹽費和柴火費,但那些價格對於瑤光來說近乎於無。
鹽是她自己買粗鹽過濾出來的,木炭是她自己去山裡燒的,再讓人運進來。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她需要時不時去看一眼流水線,確定部件的正常運轉,再洗一洗某些零件。
不過對她來說簡單極了。
憑藉著紮實的份量和極低的價格,孫老太餅店成功在京城開啟了門路。
不少人家裡孩子多,若是同宗兄弟擠在一起,一吃起飯來十幾張嘴,一頓飯糧食都得去幾斤。
糧食按照種類分為粗糧與細糧,價格自是相差不少。加上如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自是沒有人日日吃粗糧的。
當家的娘子每日要精打細算花錢,又得讓全家上下吃飽吃好。這不,目光就落在了孫老太餅店的幹餅上。
要知道京城的物價不菲,便是去買一個巴掌大的炊餅都要一文錢。
這麼大,這麼厚實的餅只要兩文錢!用的還是細糧,買回來自己捯飭捯飭,就是一頓飯了。
於是在不少明面上日子還過得不錯的人家,紛紛過上了買餅的日子。
嚴槐安是靠著祖輩任子當上的小吏。
所謂任子,是官員任職滿三年以後,可以憑藉自己的信用,保舉家中的子弟去為官。
當然這樣的官職不大,連品階都沒有,只能算是小吏,但比起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已然強了不少。
靠著父兄的功績,嚴槐安在吏部當著小吏。雖不及其兄,但跟一起長大的同齡人比起來,他日子混得不算不錯。
每日出入府衙,跟官人們打交道。家中有賢妻操持,兒女雙全。任誰見了,都會羨慕他。
但實際如何,只有嚴槐安自己知道。
在離發月銀還有好幾日時,嚴家的飯食就會大不如前,原先早飯能吃一碗半,那幾日只能吃一碗,甚至晚上還吃不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