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來俊臣——翻雲覆雨權術中,諂笑背後藏蛇蜂(第1/3 頁)
來俊臣,唐代武則天時期臭名昭著的政治人物,以其殘忍無情、濫用酷刑和製造冤獄而被歷史銘記。
他的一生,是權力慾望與人性陰暗面的極端展現,對當時的政治生態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也成為了後世警醒專制統治下司法腐敗與人性扭曲的典型案例。
一 生平概述
生於公元651年的來俊臣,出身寒微,早年生活並無顯著記載,但其性格中的狡黠與野心似乎自小便有所顯露。
隨著武則天逐漸掌握朝政大權,來俊臣敏銳地捕捉到了晉升的契機。
他利用武則天對反對勢力的猜忌與打擊,主動投身於告密之風,透過捏造罪名、誣陷官員,迅速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與重用。
來俊臣最臭名昭著的行徑當屬主持東廠(後改名為麗景門),一個專門負責偵緝、審訊所謂“謀反”案件的機構。
在這一職位上,他發明了諸多酷刑,如“請君入甕”便是其中之一,該刑罰後來成為形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經典成語。
來俊臣利用這些駭人聽聞的手段,迫使無數無辜者認罪,無論官員百姓,一旦落入他的手中,往往難逃厄運。
他的行為不僅導致了大量的冤假錯案,更在朝野上下製造了無盡的恐慌與壓抑氣氛。
然而,來俊臣的權勢並非沒有邊界。
他肆無忌憚的濫權最終觸及了武周政權的核心利益,引起了朝中眾多官員的不滿與警惕。
特別是當他試圖將矛頭指向太平公主與武氏諸王時,更是觸碰了武則天的底線。
公元697年,來俊臣因眾多官員聯名上書揭露其罪行,終於被武則天下令逮捕,並在同年六月被處決,結束了其罪惡滔天的一生。
來俊臣的倒臺,雖然暫時平息了朝野的恐慌,但其所遺留的影響卻難以短時間內消散。
他的故事警示後人,權力若失去制約,將如何輕易地腐蝕人心,以及在絕對權力之下,法律與正義是如何脆弱不堪。
在歷史的長河中,來俊臣成為了一個典型的負面教材。
提醒人們警惕那些利用職權為非作歹、殘害忠良的野心家,以及維護一個公正、透明的司法體系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
二 主要罪過
來俊臣在位期間,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秩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來俊臣的主要罪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詳述:
1 製造冤獄,濫施酷刑
來俊臣最令人髮指的罪行便是他肆意製造冤假錯案,利用手中權力,捏造證據,羅織罪名,將無數無辜之人投入大牢。
他主持編纂的《羅織經》,堪稱是一部邪惡的告密指南,教授如何編織謊言、構陷他人,使得許多清白之士無辜受累,家庭破碎。
來俊臣在審訊過程中,濫用酷刑,如鞭笞、火烤、水淹等極端手段,迫使囚犯承認莫須有的罪名。
這些殘忍行為極大地踐踏了人權與法律尊嚴。
2 排除異己,鞏固權勢
來俊臣利用武則天對忠誠的渴望和對反對者的警惕,將打擊異己作為鞏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他以清除“反賊”為名,實則剷除政治上的競爭對手和一切可能威脅到武則天統治的人。
包括皇族成員、朝廷重臣乃至平民百姓,只要被他視為潛在威脅,便難逃其毒手。
這種做法不僅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也嚴重破壞了朝廷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 挑撥離間,擾亂朝綱
來俊臣擅長挑撥離間,製造矛盾,透過散佈謠言、偽造書信等方式,使大臣之間相互猜疑,進而相互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