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魚橋的嫁妝計劃重啟(第1/3 頁)
夏成才的攤子離海邊不遠,是島上規劃出來的海邊燒烤“街”,搭建著木質的平臺和高高的照明燈,一溜過去足有十幾家,經營者都是島上的原住民。
知鷺島是景區,從陽江渡口搭船差不多一個多小時。
每年的5月到10月的禁海期是旺季,船票105一張,上島的遊客還需要購買門票和島上的公交票,門票80元,公交票45元。
不過孟時和夏琴來算是回家,除了船票,不用交其他費用。
夏琴和孟愈遠離婚之後,便把孟時和自己的戶口遷回了孃家。
從身份證和戶口本上面看,孟時是知鷺島人,從族譜看,他是夭山人,從居住地看,他是陽江人,很符合現代人流民一樣的生活狀態。
孟時赤腳踩著沙灘,沙子細密的粘不到腳上,柔軟得像是走在雲朵裡。
海風輕撫,吹動半長不短的頭髮,孟時嘴裡輕聲哼著曲子。
兩遍之後,夏成才說記住了。
孟時對於能在極度考驗記憶力的“師公”行當裡出師的舅舅,這點信心還是有的。
不過。
孟時問,“什麼時候學了吉他”
夏成才說,“吉他我不會啊。”
“那你用什麼伴奏”
孟時心裡過了一遍他會的樂器,二胡、嗩吶
誒,你這人不對勁。
第二天秋高氣爽。
六點第一班的渡船到陽江,再坐動車到富州。
等三個大人帶著三個小孩一個老人,搭班車到太母山腳下,已經九點。
陽光從呈現清澈藍色的天空傾洩下來,天邊有絲絮般的雲,又高又遠。
孟時抱著舟車勞頓有些蔫的橋,去買上山的門票和車票。
太母山沒有纜車,要進山除了步行就只有觀景公交。
舅媽方豔和夏琴陪著老太太,慢慢往發車點走,那邊候車室人少。
魚本來想跟著孟時,但孟時沒叫她,她便扭頭跟夏琴,劉夏跟著魚走。
進了賣票的服務中心,裡面是人,空調都不冷了。
橋小臉枕著孟時的肩膀,輕聲說,“老外婆像兔子。”
老外婆是青水方言裡對媽媽的奶奶的稱呼,也就是外曾祖母。
這是橋和魚對孟時奶奶的稱呼,如今也用到了他外婆身上。
孟時抱著橋,工作人員操作機器,給他拿了張排隊的號,上面寫著前面有多少人,差不多要等多長時間,這個時間前可以四下逛一逛,不用擠在一起排隊。
孟時走到人少的角落,靠著牆,問橋,“為什麼老外婆像兔子”
橋說,“老外婆吃菜,看起來乖。”
孟時笑著摸了摸她軟軟的頭髮,說,“橋是乖,說老人家要用慈祥。”
橋抱緊舅舅,說,“兩個老外婆都慈祥,外婆也慈祥,奶奶最壞。”
人總是這樣,離的太近、待的太久,所有的美好就都沒了。
孟時說,“奶奶最喜歡橋,才管著橋。”
橋不懂為什麼她覺得最壞的人最喜歡她,歪著小腦袋想了下,用半吊子青水話說,“魚說嗯時最壞,嗯時是不是最喜歡她”
孟時笑,“舅舅最喜歡橋,小魚不聽話,我們把她紅燒了。”
“才不要”橋別過頭表示自己生氣了,沒幾秒又迴轉,問,“老外婆吃菜是不是挑食”
小孩子思維跳躍。
說來也是緣分,孟時的奶奶和外婆兩人同名。
奶奶叫黃英,外婆叫王英,外婆今年81正好比93的奶奶小一輪,兩人都屬虎。
兩家剛結親的時候,她們就被戲稱為“山英”和“海英”,因為她們一個靠著小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