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星落(第1/3 頁)
轉眼,農曆七月二十三。
初六那天,孟時和良載阿公倆人看著電視,阿公問,“今年暑氣什麼時候散啊?”
孟時根據阿公教的“指推天干紀日”掐指一算,得出的結果是——“初伏在六月初十,末伏在七月十一,今年暑氣散在七月二十三。”
當時,老少倆相視一笑。
孟時感覺自己逼格挺高,良載阿公感覺孺子可教。
氣氛和諧又美好。
然後……
就在昨晚,老少倆眼睜睜的看著河州電視臺,釋出了“高溫橙色預警”和“高溫熱浪預告”。
倆人看著身材樣貌姣好的播音員,在電視裡比劃著代表南方持續高溫的紅色,伴隨著夜鴉不應景的“嘎嘎”叫聲,相顧無言。
孟時,半晌,憋出一句:“大人,時代變了。”
良載阿公一柺棍敲在了他頭上。
老少倆對視一眼,默契的把剛剛看的天氣預報當成幻覺。
孟時默默把頻道調到戲曲頻道。
於魁之扮的諸葛亮正唱:“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本該暑氣消散的日子。
氣溫到了35度,而且會持續至少三天以上。
不過,這種天氣對於曬稻子是好事。
孟時把幾卷很有歷史感的“墊子”在院子裡鋪開。
“墊子”是竹編的,寬大概有一米八,長度在三四米左右,兩邊都有一根竹棍,長得放大幾十倍的聖旨差不多。
這墊子是用來曬稻子的,以前農村都是泥土地,稻子收割後就曬在這樣竹製的墊子上。
現在基本每家每戶門前都是平整的水泥地,有的是地方曬稻子,所以這種墊子早已經用不到了。
不過UP主嘛,總要給觀眾展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或復古或前衛或貴。
為此,孟時還把全村唯一一臺還儲存完好的“扇穀風車”,給請了出來。
由於機械化的普及,孟時上初中開始,像“風車”這樣的農具就已經被淘汰。
不過因為阿爺比較念舊,曬穀子的墊子和這臺“風車”儲存的都很完整。
扇穀風車有風箱、搖手、車斗、漏糧鬥、出風口等部件,這東西整體木製,依靠組裝,不用一根釘子。
孟時記得以前是十幾二十戶人家共用一臺,在加工稻穀時,把曬乾的稻穀放到鬥上面,然後把隔片開啟,使勁搖動把手,秕穀、糠皮和草屑雜碎從出風口飄出,而飽滿的穀粒,則從漏斗口垂直滾下,落到接在漏斗口的籮筐裡。
前天收的稻子,要再曬一下午。
徹底曬乾水分之後,傍晚天陰涼了,用“風車”吹掉雜物,明天送到“碾米廠”脫殼,今年的早稻新米就可以入倉了。
孟時把昨晚收起來的稻子,重新倒在墊子上。
每一張墊子上面倒兩袋子,五張墊子全部倒完,正好差不多一千斤。
然後拿著木質的,跟八戒武器差不多的木製耙子,把稻穀均勻的在墊子上攤開。
“你說話啊!”陸佳從相機的架子後面把頭探出來,對孟時喊。
孟時感覺莫名其妙,抬頭看她,說道:“曬個稻子說什麼話,等後期的時候,配上笛子葫蘆絲,寫一段旁白慢慢的讀,不就好了。”
陸佳一想也是,對他比了個大拇指。
中午的時候孟時切菜,阿嫲做飯。
而陸佳自告奮勇的去燒火,老式的柴火灶,有兩個灶膛,兩口鍋中間嵌著兩個鐵製的湯罐,這是燒水用的,一頓飯下來能燒兩熱水瓶的開水。
陸佳坐在兩個灶膛之間,拿著火鉗這邊鼓搗一下那邊鼓搗一下,弄的滿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