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魚1(第1/4 頁)
我家與姨娘家相距大約八九公里,這段路程說長不長,但說短也不短。每次前往姨娘家時,都得徒步走上一個多小時。我們會順著那條蜿蜒流淌的大河邊前行,然後沿著曲折起伏的山間小道一路向前。
雖然路途遙遠且艱辛,但我和弟弟卻始終熱衷於前往姨娘家。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姨娘待我們如親生子女一般親切慈愛。即便姨娘家地處深山之中,交通不便、位置偏遠,可每當想到能夠見到姨娘那和藹可親的面容以及感受到她無微不至的關懷時,我和弟弟依然難掩內心的喜悅之情,充滿期待地踏上探親之路。
從家裡的村子走到鎮上,趕完集,買好東西后,出發地點是鎮上,途中需穿越過兩個錯落有致的小村莊,並路過一座古樸的大橋,大橋就建立在大河之上,是連線大河兩邊唯一的路,每次我都會和弟弟站在橋上休息,看看大河的河水朝那邊流去。
休息完畢後,我們沒有過橋而且繼續沿著村子裡的路前行,還需沿著河流的道路繼續走,途經兩個村莊,村莊的路還是很好走的。
因為走到最後一個村莊時,需沿著河岸與山腳之間的道路繼續前行。這條路環繞著山巒盤旋延伸,大約要路過四五座山坡,雖然有四五座山,路程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鐘左右就能走到下一個村子,就是姨娘家的那個村莊。
不過這段路卻沒有村裡的路安全,因為道路左邊靠山,右邊很多路段是靠水的。靠近山的路段土坡路需要走好三四個大陡坡,有的山比較高的,路就在山下,下雨天還會遇到泥石流,山體滑坡。
靠水的路段路邊距離大河的邊緣大概只有三五十厘米,若是太靠近,也會掉落到大河裡。而且山路路面也不是都一樣寬,窄的地方大概只有兩米多寬,寬的地方有五六米寬。
就是這樣一條路,卻是山裡的村子唯一的通往我家所在的鎮上的路,若是去其他鎮子還需要坐船走水路,可是坐船卻沒有走路那麼安全,每年都有大船翻船的事故。
每年梅雨季節,姨娘所在的村子,由於靠近大河邊,處於下游,在山之間,每當下大雨的時候,河裡就會漲水,水淹沒了農田了,有時候甚至還會淹沒村口幾家地勢不高的房屋。
那一年清明端午左右,整整下了一個月左右的毛毛雨,雖然沒有大雨,可是大河裡水位一直上漲,姨娘他們村裡也被淹了,整整一個多月,村裡的村民都沒有出過村子,甚至很多都只能住在二樓,或是躲去山上搭個茅草房。
直到端午後,天空才漸漸放晴,我跟弟弟非常擔心姨娘,就一起趁著出太陽,走路去了姨娘家。逢三趕集的時候,還能搭車去,那天正好不是趕集日,我們又擔心姨媽家,還有他家的表弟表妹,就自己走路去了。
雖然天放晴了,可是我們在走到第一個村子的時候就發現,河裡的水位根本沒有下降多少,大河裡的水呈現出一種渾濁的黃色調,彷彿被染上了一層厚厚的泥沙。它奔騰著、咆哮著,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氣勢向下遊洶湧而去。
水流湍急,濺起層層浪花,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水簾,與黃色的河水相互交織,構成一幅壯觀的畫面,遠遠看著便讓人感到驚奇,害怕,恐懼,而且第二個村子有部分房屋也受到了災害,被河水淹沒了,也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情。
看到這個情況我和弟弟只能打道回府,決定過兩天,等大河裡的水位下去了,再去看姨娘他們。
連續出了兩天太陽,今日是趕集,姨娘家並沒有來鎮上趕集,我跟弟弟很擔心,打算買些東西散了集,就去姨娘家。
等我們回家一趟,在到鎮上的時候,去姨娘家方向的車子已經走了,無奈只能步行前去。
上次走到的地方,河水已經褪去了,入眼的是河岸邊狼藉一片的稻田和莊稼,黃黃的泥沙到處都是,佈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