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說動張機(第1/2 頁)
“望聞問切,醫之綱領!自扁鵲始,世人多以此四者治病開方。可是世間庸醫,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遇熱症,便用石膏、大黃此類大寒之物入藥。可世間之病症皆如此乎?
同為熱症,有內熱壅盛而表氣虛弱,感受輕微寒邪者;亦有體質偏弱,外界寒邪偏重,寒邪入體阻遏氣機者。此二者可以混為一談乎?
我曾聽聞仙人授道,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辯別病狀之術,又有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經辯證之法。
同病不同治,內外皆熱用寒藥,表熱裡寒得反治。
六經分類,辨證施治。方可救人濟世。”
通俗點來說,就是有的發燒要敷冰袋,有的發燒,你要蓋被子捂汗。
邊柳一番話,讓張機陷入沉思,似乎冥冥中抓到了些什麼。
而事實上,邊柳所說的,就是張機所撰寫出的《傷寒雜病論》的辯證思想。
都是班門弄斧,但邊柳十分機智的選擇了在魯班小時候。
一時間,逼格就上來了。
“大帥單是這般言語,足以勝過絕大多數醫者了。”張機拜服道,為之前的輕蔑感到羞愧。
見張機如此謙虛,邊柳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看過一點古書,可是對問症把脈卻是一竅不通。唯一把過的就是男同學的手,數了半天心跳後,然後說一句:“恭喜你,有喜了!”
邊柳搖了搖頭,說道:“知曉這些不過是醫術上的進步而已,而我要稱讚的是先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凡是醫者,救一人不難,可難得是授以普世之道。
若能在行醫的過程中,記述病因,病症,病情的發展,總結每一步的治療方案,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繼往開來,推陳出新,如此方為醫道,可為我華夏永世不絕之光輝。”
“大帥的意思是?”
“我願意資助先生,納百家之長,著醫學典籍,苦先生一人,益萬千百姓,不知先生可否答應?”邊柳拱手誠懇的請求道。
如果能以自身之力,使得《傷寒雜病論》早日問世,早日流傳天下,邊柳大抵也是欣慰的。
見邊柳言辭懇切,張機終於點頭,“大帥拳拳愛民之心,在下若再推脫,豈不是成了不知好歹之人。只是在下需有言在先。”
“先生請講?”
“第一,我只救人,卻不入仕。”
只幹活,還不拿錢?
還有這好事?
邊柳沒有猶豫就答應了,“先生光風霽月,本帥自無不可!”
“第二,我不救刀兵之禍!”
邊柳陰沉著臉,這時候,還是有許多人對軍人懷有偏見。尤其是救人之人大多不喜歡殺人之人。
也沒有辦法,這年頭,別說土匪,就是朝廷軍隊,也很少有守規矩的。
“大帥府麾下將士定與先生先前所見兵匪不同。不過既是先生的意見,我也不做強求,只盼先生日後能改變主意。”
反正邊柳最看重的是張仲景對治病流程的精進,還有他的專項是傷寒。與戰場上多受的刀槍之傷有所不同,所以邊柳也沒有勉強,只是心裡想著,是不是該打聽華佗擱哪了?
“第三,我若離開,大帥不得強留!”
聽到這,左慈趕緊說道:“大漢地域廣袤,風貌各有不同,張小友要博採眾方,瞭解病症之不同,自然要遊歷四方。”
張機聽完也說道:“在下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只是先生外出之時,還得帶好隨行之人,本帥可以沒有先生,可是天下百姓不能沒有先生。”
“多謝大帥!”
“張小友,老道與你說,你來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