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製作精良的大漢錢本身就是一種信譽(第1/2 頁)
民眾都接受了這些不公,那大家為什麼不鬧呢?諸葛亮調查瞭解後才知道,因為他們覺得比之前的社會已經好多了,些許小問題就算了,更多的人是認為民不與官鬥,當個順民算了。
同時,還發現屯田體系與世家矛盾也多。諸葛亮現在是儘可能多的發展屯田,逐漸建立屯田為主的農業體系。
確實建的很不錯,小問題當然有,但整個體系在健康發展,而世家擁有許多田地,諸葛亮並沒有打土豪分田地。
只是約束了一些,不讓太過分,不讓欺詐租田客,其他的還保留現狀,因為基層世家還是文化治理的中流砥柱。
一百個讀書人,九十八個出身世家,一點不過分,另外兩個也與世家息息相關,農家子弟根本就見不到書本。
那時的隸書字還很複雜,又沒有音標,沒人教根本學不會,農家子弟飯都吃不飽,生存都難,讀書識字何其難,難如登天。
不是說不識字就不能管理,很多村長、屯長也不識字,僅憑做人做事的經驗與良心也能管理好一個村,但更大的縣文盲管理起來就難了。
所以諸葛亮改變不了這種情況,就動不了世家,能約束已經是不錯的政策了,還得益於他的鐵犁、耙等鐵農具的生產,還有水車、建設水渠,組織保鄉屯田衛等等。
要不然,世家更不會理你,妨礙他掙錢,阻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一樣。
所以諸葛亮心裡對推行簡化字,音標,一直是夢想。沒到時機,他連說都不敢說,即使黃月英也不敢對她說,利益太大了。
此次,在錢幣上加上阿拉伯數字,已經是非常大膽的創新了,大家都覺得方便,但就有很多人以不正統不嚴肅為由反對加入,還呵斥為不倫不類,讀書讀到狗肚了裡去了。
言歸正傳,卻說諸葛亮他們來到建城,在各礦區轉,諸葛亮突然發現,礦匠師們正在用鋅來替代銅。
原來鋅粉加入到銅礦粉中,能很好地將銅替換出來,替換出來的銅純度很高。諸葛亮立馬想到,前世黃銅就是鋅四銅六才出現真正的黃銅。
如果加點鉛就會成白銅,鋅的比例不同,銅會出現不同的顔色與硬度。諸葛亮一問,才知道這是冷水坑礦區。
正是江西出產鋅的主要礦區,諸葛亮要了幾公斤鋅粉就回去了,回到制幣實驗室,叫來黃月英。
告訴她鋅銅比例,一實驗果真弄出了堅硬度不錯的黃銅,鑑於此時的銅純度不夠,就以鋅33.33%,銅66.66%為比例,剛剛好鑄成錢幣。
再用鋼鑄錢幣模組,澆上鋅銅水,非常迅速的製造出錢幣,具高效快速,由於刻版精良,全是黃月英自己一手一點一點雕刻。
所以基本上能達到目標,比市面上的五銖錢那是好太多了,諸葛亮估計至少達到了清朝康乾時期的錢幣質量,甚至比袁大頭不遑多讓。
圖案是比清朝時好看多了,質地應該差不多,諸葛亮十分滿意,黃月英還覺得能改進。於是,諸葛亮順便就在周邊考察,邊考察邊策劃如何改進管理體制。
腦袋裡立馬有九品中正制的管理思路,黃月英改進十來天后,終於拿出了她滿意的錢幣樣版,興沖沖地找到諸葛亮。
兩人留下黃承彥就回襄陽了,元、角、分、銖十三個一套,一出現就驚呆眾人。
大家連連誇讚,就連完美主義的司馬徽都覺得,這是大漢朝的一大幸事,錢幣的精良本身就代表一種信譽。
劉巴與糜竺也撰寫好了《幣科》,專門規範錢幣的制度,隨即一同發行。上市後取得的非常好的反響。
換幣者絡繹不絕,甚至有的人換回去還以為是寶幣,珍藏起來,看到大家都在用,才漸漸地發現錢幣確實比物易物更公開、更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