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初期(第1/5 頁)
大秦變法初期,底層的奴隸農夫和同樣出身底層的老國民待遇截然不同。老國民立功後,由於與高層有關係,能獲得封賞,甚至進入士大夫階層。而奴隸即使和老國民立下同樣的功績,這些功勞和賞賜也只會歸於奴隸主,他們自身沒有提升,只會遭受鞭撻和苦役。
有時,奴隸主甚至會特意害死功勞較大的奴隸,以獨佔功勞。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衛鞅變法的關鍵在於消除等級差異,讓大秦境內不再有奴隸。贏天很清楚,正因為大秦境內沒有奴隸,才會遭到嘲笑。
崤山以東的六國都嘲笑大秦混淆尊卑,給予卑賤的奴隸與出身高貴的國民同等待遇。貴族們率部對抗大秦,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
他們明白,若子孫沒有建功立業,將與奴隸無異。他們永遠無法得到大秦的優待。儘管在他們這一代乃至下一代可能封侯拜相,但往後幾代,最終都將淪為平民。
這是戰國時期改革後普遍的規則:
國君的兒子除了國君,其他封君;封君的兒子除了封君,剩下的是士大夫;士大夫的兒子除了士大夫,其餘是國民,接 民。
更甚者,除了王位繼承人,如今繼承權也有所降低。例如,封君的兒子不能再成為同等的封君,封君的兒子沒有君號,直接是士大夫,其餘兒子可能是普通貴族或官員,不能世襲。普通的貴族或官員,如你是大良造,你的兒子頂多能成為千夫長。沒有繼承爵位的,就從新兵做起。
大秦目前的爵位制度就是這樣。
這也解釋了為何國民源自貴族,本身高貴,因為他們祖先追溯幾代可能就是國君。因此,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強烈,因為他們視國家為己有。而奴隸的來源就簡單多了,來自被征服國家的國民,他們是奴隸。
...
九十萬養兵成本
匈奴大多數士兵是奴隸,難怪沒有人給他們請軍醫,關注他們的健康。
因為秦法公佈後,秦國看待死亡極為嚴肅。不論如何爭鬥,只要沒人喪命,一切問題都不存在。
一旦有人死亡,唯一的後果就是償命!自惠文王起,就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遺訓。
這就是秦法。
現在贏天明白了,僅憑奴隸軍隊,無論規模多大,都無法戰勝大秦。
因為他們軍隊的戰鬥力太弱。大秦的戰士毫無後顧之憂,稍加恐嚇就能瓦解對方。大秦能屢戰屢勝,正是因為其他國家並未完全廢除奴隸制度,只是改變了說法,剝奪了卑微者晉升尊貴者的權利。
崤山以東六國為了保護本國老貴族和氏族權益,多少都保留了一些傳統。
返回
:
九十萬匈奴部落
但保留越多,國內矛盾就越激化,甚至與大秦的戰鬥力差距越大。
燕國之所以戰敗,其他六國也是如此,因為他們保留太多。
真正的好處到來時,燕王甚至不能首先享受,而是由燕國貴族優先挑選。勝利了,他們會分享利益;失敗了,他們就換掉國君。
所以,燕國之所以最為虛弱,只是因為其內部的紛爭過多。想象一下,其他人只需些許錢財,撒出些許黃金,就能輕易在你的國家裡引發混亂。你又何談富強與興邦?
楚國無法戰勝秦國,正是因為同樣的道理。楚國就像匈奴一樣,奴隸主帶著奴隸作戰,當奴隸立下戰功時,奴隸主反而受傷。因此,一般來說,奴隸們的戰鬥就像演戲,只是走過場,沒人願意真正投入。
一旦遇到真正的秦國精銳軍隊,他們會立刻四處逃竄。那些自視甚高、擁有高貴血統的貴族們,他們又能對抗得了多少秦軍?恐怕沒有誰能比得過贏天,沒有誰能單獨抵擋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