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中條山戰役(六)(第1/2 頁)
由鬼子的第33師團與騎兵第4旅團組成的北線進攻集團,共計一萬多人,他們的進攻路線位於第五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的交界處,這裡也是整個中條山防線最薄弱的環節。
第33師團在二戰時期,戰鬥力其實並不弱。很多人認為它是一支比較好打的師團,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歷史資料中,對該師團戰鬥力的評估存在一定的誤解。
事實上,如果第33師團真的沒有戰鬥力,那麼第一軍司令部就不可能將其作為北線進攻的主力部隊。因此,對於第33師團的真實戰鬥力,需要重新審視。
第33師團於1939年在日本本土重建,其成立地點在仙台。師團代號為\"弓\",是日本1939年成立的第二批師團之一,屬於正兒八經的日本乙級師團編制。
此時,日軍第33師團師團長是桜井省三中將,他畢業於陸軍軍官學校第23期,陸軍大學第31期軍刀組畢業,是正兒八經日本陸軍步兵科指揮官,不是什麼炮兵,騎兵,工兵,輜重之流。
軍刀組是日軍本天皇御賜軍刀給同期畢業者成績排名前六者才能特別得到榮譽,就是說在陸軍大學畢業的畢業生中只有六個成績最優者才能進日本陸軍大學軍刀組,然後特別培訓然後畢業。
整個二戰時期,小鬼子歷任軍刀組師團長,人數不超過100個,東條英機夠牛逼的吧,但他不是軍刀組成員畢業生,但他父親是日本陸軍大學第一期軍刀組畢業生,東條英機身上天皇御賜軍刀其實是他父親的。
第33師團麾下單位有6個聯隊,兩個步兵聯隊,一個山炮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獨立工兵第4聯隊。
此時的第33師團剛剛從華中調過來,剛剛參加完上高戰役,在上高戰役中,第33師團遭到國民黨重創,還沒來得及補充,為了彌補不足,此次戰役中師團長桜井省三中將命令部隊多攜帶毒氣彈,而且下令一旦遇到國軍阻擊就進行使用。
戰鬥開始後,日軍第 33 師團立刻向橫嶺關發起了猛烈攻擊。
堅守在橫嶺關東北側的趙世鈴所指揮的第 43 軍以及堅守在橫嶺關西南側的高桂滋所指揮的第 17 軍,都頑強地抵抗著敵人的進攻,毫不退縮。
雙方甚至展開了近身搏鬥,戰場上硝煙滾滾,鮮血四濺,到處都是屍體。
日軍師團長桜井省三中將沒有預料到戰鬥一開始就遭遇如此頑強的阻擊,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戰鬥,竟然還未能攻破前沿陣地。
對此,他感到十分惱怒,於是下達命令讓部隊向守軍陣地連續發射毒氣彈。
堅守陣地的第 43 軍戰士毫無防備,紛紛中毒倒地,軍長趙世鈴無奈之下只好下令放棄陣地,撤退到望仙莊一帶。
而第 17 軍雖然憑藉工事和有利地形進行了比較有效的抵抗,但最終由於左右兩翼都被敵人突破,也不得不退出防線。
在之後的戰鬥中,鬼子第 33 師團繼續向南突進,並且還改變了他們的戰術。之前他們一直都是用炮火開路,但現在卻改成了毒氣開路。他們將兵力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沿著桑池、賈家山和杜村河向南前進,另一部分則沿著亳清河向南推進,經過皋落、長直和王茅等地,直接朝著垣曲縣城進發。
接著,日軍在傘兵部隊的協助下,成功地佔領了黃河岸邊的垣曲縣城,從而切斷了與黃河南岸的聯絡。這使得國軍部隊陷入了困境。
接下來的兩天裡,日軍又採取了新的行動。他們將部隊分為兩路,一路向東,一路向西。
東路的鬼子在兩天後的清晨成功攻克了邵原,與從濟源西進的小鬼子順利會師。
而西路的鬼子在一天後行進到五福澗,攻佔五福澗的小鬼子進行了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