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中脘穴(第1/2 頁)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走著走著,我們在路邊看到一個面容痛苦的路人,他彎著腰,手捂著肚子,額頭上滿是汗珠。太爺爺見狀,連忙上前詢問。
路人虛弱地說道:“我這胃啊,突然疼得厲害,像是有把刀在裡面絞一樣,這疼一陣一陣的,已經持續好一會兒了,實在是受不了啦。”
太爺爺聽後,神色鎮定地說:“莫急,讓我來看看。”
經過一番簡單的詢問和檢視,太爺爺判斷他是胃脘部受寒所致的胃痛。
太爺爺轉頭對我說:“小晨,準備一下,我要為這位路人施針治療。”
只見太爺爺讓路人仰臥,然後開始定位中脘穴。太爺爺說道:“中脘穴在前正中線上,臍上 4 寸。也就是從胸骨劍突到肚臍的中點位置。”
說罷,太爺爺取出銀針,準確地刺入中脘穴。行針片刻後,路人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臉上的痛苦之色也減輕了許多。
又過了一會兒,路人驚喜地說道:“哎呀,真神奇,這疼痛居然減輕了好多,感覺胃裡舒服多了。”
太爺爺微笑著說:“這中脘穴乃是胃之募穴,能和胃健脾、溫中散寒,對於胃脘疼痛有很好的療效。”
路人感激涕零,連連道謝。
我在一旁,看著太爺爺熟練的針法和自信的神情,心中充滿了敬佩。
太爺爺告訴我,“中”,顧名思義,有中間、中央之意。在人體的構造中,中脘所處的位置恰好在胃脘部的中部。而在中醫的整體觀念裡,“中”往往象徵著平衡、調和與居中協調。中脘之“中”,不僅點明瞭其在人體軀幹部位的居中位置,更暗示了其在調理人體氣血陰陽平衡方面的關鍵作用。
“脘”,指的是胃腔,是食物儲存和初步消化的場所。胃為六腑之一,以通降為順。中脘位於胃脘部,直接與胃腑相關聯,其對胃腑的功能調節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所以本穴是治療胃病的關鍵穴,而且,八會穴之腑會中脘,故本穴可以在治療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疾病。
從中醫理論來看,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中脘作為胃腑的要穴,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脘能夠調節胃氣。胃氣以降為順,若胃氣上逆,則會出現噁心、嘔吐、呃逆等症狀。刺激中脘穴,可以促進胃氣的下降,恢復胃的正常通降功能,從而緩解上述病症。
其次,中脘具有和胃健脾的功效。脾胃互為表裡,脾升胃降,共同完成對飲食的消化吸收和輸布。當脾胃功能失調時,會出現胃脘脹滿、疼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中脘穴能夠激發脾胃的陽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脾胃恢復正常的升降秩序,從而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病症。
再者,中脘還能夠溫中散寒。寒邪客於胃脘,會導致胃脘冷痛、拘急疼痛等。中脘穴為胃之募穴,也是腑會之穴,具有較強的溫中散寒作用。透過刺激中脘穴,可以驅散胃中的寒邪,緩解疼痛。
此外,中脘穴對於調理人體的氣機也具有重要意義。人體之氣的執行,依賴於臟腑的協調配合。中脘所處的位置,正處於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之處。刺激中脘穴,可以調節中焦氣機,使氣機通暢,從而改善因氣機不暢所致的胸脅脹滿、腹脹等病症。
總之,中脘穴之名,蘊含著其在胃脘部的核心地位以及對胃腑功能的重要調節作用。透過對其穴名的理解,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中脘穴在中醫治療中的重要性和獨特價值。它透過調節胃氣、和胃健脾、溫中散寒以及調理氣機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