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奈何秋雨聲(第1/3 頁)
話說寶釵和黛玉經兩次交心之談,竟成了金蘭知己之交。那黛玉也是真心覺得寶釵是真為她好。
待寶釵走了以後,黛玉想要休息,心裡卻是五味雜陳,像打翻了酒瓶子一般,心內就鬧騰起來。
這時雪雁端了赤豆紅棗燕窩養心粥上來,黛玉只略微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這季秋時節,日未落時天就變黑了,外面還淅淅瀝瀝下起雨來把那一屋子周圍的竹子打起來,像萬千秋蟲一齊哀鳴起來。那石頭記的作者說,
秋霖脈脈,
陰晴不定,
那天漸漸的黃昏,
且陰的沉黑,
兼著那雨滴竹梢,
更覺淒涼。
知寶釵不能來,黛玉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
黛玉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於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那《春江花月夜》就不必說了,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號稱孤篇壓全唐的盛唐巔峰之作。
這首七言樂府,
內套著九首七言律詩。
也不是一般人能分辨的清楚的。
這黛玉吟罷擱筆,方要安寢,丫鬟卻報進來,說寶二爺來了。
一語未完,只見寶玉頭上戴著大箬笠,身上披著長蓑衣冒雨前來。
黛玉沒有想到寶玉會來,就是個意外之喜了。不覺笑了道:
“哪裡來的漁翁!”
寶玉忙問:
“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
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衣,忙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黛玉看脫了蓑衣,裡面只穿半舊紅綾短襖,繫著綠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綠綢撒花褲子,底下是掐金滿繡的綿紗襪子,靸著蝴蝶落花鞋。黛玉問道:
“上頭怕雨,底下這鞋襪子是不怕雨的?也倒乾淨。”
寶玉笑道:“我這一套是全的。有一雙棠木屐,才穿了來,脫在廊簷上了。”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尋常市賣的,十分細緻輕巧,因說道:
“是什麼草編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蝟似的。”
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閒了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下雪時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
黛玉哈哈笑道:
“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
及說了出來,方想起話未忖度,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後悔不及,羞的臉飛紅,便伏在桌上嗽個不住。
寶玉卻不留心,
因見案上有詩,
遂拿起來看了一遍,
又不禁叫好,
就邊讀邊評了起來:
秋花慘淡秋草黃,
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
那堪風雨助淒涼!
只聽寶玉說道:
“這兩聯四起句寫得好,不單韻好,意象和意思也都好。只是太悲了些 。”
那寶玉哪知道,黛玉剛才五內間也是沸騰過好一陣子,這時已經冷了下來。
又聽那寶玉繼續讀了下去:
助秋風雨來何速,
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