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版本:扞衛歷史真相與文化內涵(第1/3 頁)
在那間充滿故事的會議室裡,創作團隊雖達成初步共識,但關於羅越小說的爭議仍像一團迷霧籠罩在眾人心頭。羅越在小說中對宇宙誕生以及上古中國人自然崇拜的獨特闡述,是整個故事架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卻被投資方曲解和篡改。
羅越的小說中,宇宙誕生與上古中國人的自然崇拜緊密相連。上古時期,人們對時間與空間、命運與因果、造化與毀滅、陰陽與五行以及輪迴的認知,是他們理解世界的基石。這種自然崇拜最初體現為九大祖神的信仰,九這個數字在上古中國人的觀念裡象徵著一種極限,是對宇宙神秘力量的敬畏。然而,隨著人類思想的發展,這種信仰逐漸轉變為對十二祖巫的尊崇。十二這個數字代表著圓滿,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年十二個月相呼應。
這一轉變,在羅越的筆下,有著深刻的內涵。他認為這是“人定勝天”思想的萌芽。天的極限是九,而人類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塑造了十二,這是一種超越自然既定規則的嘗試。羅越將“巫”的概念賦予了新的解釋。在傳統認知中,巫被視為能夠溝通天地、擁有鬼神莫測之力的神秘存在。但羅越卻認為,“巫”更應該被理解為頂天立地、溝通生死的人。所謂頂天立地,就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勇氣和決心;而溝通生死,則被解釋為醫術的發展,這是人類對生命掌控能力的提升。
可是,投資方完全誤解了羅越的這些思想。他們對羅越精心構建的小說體系進行了篡改,將這些富有深度的文化內涵歪曲得面目全非。創作團隊深知這其中的不妥,但又陷入兩難的境地。
編劇皺著眉頭,滿臉憤懣地說:“羅越的這些思想是整個故事的靈魂之一。如果按照投資方的意思篡改,那這部劇將失去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我們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歷史顧問也點頭表示贊同:“沒錯,羅越對上古文化的解讀是有依據的。從歷史的角度看,上古時期人類的思想演變是一個逐漸從對自然的純粹敬畏到嘗試掌握自身命運的過程。這一過程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們有責任在劇作中正確呈現。”
年輕的策劃人員也鼓起勇氣說:“我們不能因為投資方的壓力就放棄對歷史真相和文化內涵的堅持。如果我們妥協了,那我們如何向觀眾交代?如何面對那些對中國歷史文化充滿熱愛的人?”
導演沉思片刻後,堅定地說:“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式,既要讓投資方理解羅越的思想,又要保證劇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我們要重新深入研究羅越的小說,挖掘更多的歷史資料來支撐他的觀點,然後向投資方據理力爭。”
於是,團隊成員們開始了一場深入的歷史研究之旅。他們翻閱大量古老的典籍,從《山海經》到《淮南子》,從《尚書》到《史記》,試圖找到更多關於上古時期自然崇拜演變的證據。
在《山海經》的記載中,他們發現了許多關於上古神靈和奇異生物的描述。這些描述雖然充滿奇幻色彩,但其中也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現象和宇宙規律的思考。例如,書中提到的一些神靈,其能力往往與自然元素相關,這可能就是早期自然崇拜的一種體現。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類對神靈的描述和信仰確實在發生著變化。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一些古代的祭祀儀式記載。這些祭祀儀式往往與特定的時間、季節相關,這與羅越提到的時間觀念以及十二這個圓滿數字有著潛在的聯絡。比如,某些祭祀是在一年中的特定月份舉行,而這些月份的選擇可能與當時人們對宇宙規律的理解以及農業生產的需求有關。
透過對古代醫學典籍的研究,他們發現了古代醫術與“巫”之間的微妙關係。在早期,醫術可能確實與巫的神秘力量有一定關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醫術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