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創作新思路:正氣歌的修正與明皇思想的詮釋(第1/2 頁)
在那圍繞著《楚明皇》改版劇的討論聲中,這一關於修正《正氣歌》以描述明皇思想的提議,如同在平靜湖面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眾人的目光中既有疑惑,也有對這一創新思路的期待。
“諸君,此提議頗具深意。”一位資深的學者首先打破了短暫的沉默,“文天祥之《正氣歌》,本是儒家思想的偉大結晶,其中所蘊含的尊卑思想乃是時代的烙印。然若要將其修正,用於描述明皇思想,我們需慎之又慎。”
眾人紛紛點頭。《正氣歌》傳頌千古,其中列舉了諸多仁人志士的壯烈事蹟,以彰顯天地間的浩然正氣。但其中的儒家尊卑思想,在現代的視角下,確實與平等、多元等現代觀念有所衝突。
“我們先來看這《正氣歌》中的人物。”一位對歷史人物研究頗深的劇作家說道,“如‘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些人物皆以其正直、堅守史實而聞名。我們若要以其描述明皇思想,可將他們視為明皇所秉持的正義觀的象徵。明皇,作為中國精神的象徵,其正義觀必然是超越了單純的尊卑秩序,而更注重公正、公平與真相。”
眾人開始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人物與明皇思想相聯絡。一位編劇提出:“我們可把明皇想象成一種理念的集合體,他如同一個偉大的引導者。對於齊太史簡的故事,齊太史兄弟三人不畏權臣崔杼的淫威,前赴後繼地堅持如實記載史實。這體現了一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這種精神可融入明皇思想中的‘堅守正義’這一要素。在劇作中,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情節:當朝廷中出現奸臣試圖篡改史實以美化自己時,明皇的化身(可以是一位智者或者明皇在夢中的投影等形式)站出來,講述齊太史簡的故事,以此來警示眾人,正義不可被歪曲。”
“再者,晉董狐筆的故事也可如此運用。”另一位編劇補充道,“董狐以其史筆,不避權貴,直書‘趙盾弒其君’。這體現了一種不畏強權、堅守職業道德的精神。在明皇的思想體系裡,這可被視為對公正治理的一種追求。我們可以描繪一個場景,在明皇治理下的朝廷,有官員試圖以權謀私,掩蓋自己的過錯,而明皇則以董狐的故事來告誡官員,公正無私才是為官之道。”
然而,在修正《正氣歌》的過程中,去除儒家尊卑思想並非易事。這需要對每一個涉及的人物故事重新進行解讀。
“就拿‘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來說。”一位學者分析道,“嚴顏面對張飛的勸降,寧死不屈,嵇紹為保護晉惠帝血濺帝衣。傳統上,這其中可能包含有對君主的忠誠,帶有一定的尊卑思想。但我們可以重新詮釋,將其看作是對自己信念的堅守。嚴顏堅守的是自己對舊主的承諾和自己的名節,嵇紹保護的是國家的象徵——皇帝,也是一種對國家大義的維護。在明皇思想中,這可轉化為對自己所代表的正義、公平等價值觀的堅守,無論面對何種誘惑或者威脅,都不動搖。”
在表演方面,演員們也面臨著挑戰。飾演明皇的演員需要深刻理解這種經過重新詮釋的思想內涵。
“演員在表演明皇聽聞這些故事或者以這些故事教導臣民時,不能再表現出傳統的基於尊卑的威嚴,而是要展現出一種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引導者的風範。”一位導演指導著演員們,“眼神中要充滿對正義、公平等價值觀的崇敬,而不是等級的壓迫感。”
在場景佈置上,也要體現這種思想的轉變。宮廷的場景不再僅僅是權力等級的象徵,而是要營造出一種平等交流、共同追求正義的氛圍。例如,在描繪明皇與大臣們討論這些故事的場景時,大臣們不再是唯唯諾諾地聽訓,而是積極參與討論,明皇坐在中間,像是一位主持公平討論的智者。
隨著對《正氣歌》修正工作的推進,大家發現這不僅僅是對幾個故事的重新解讀,更是對整個歷史觀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