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戰略調整(第1/2 頁)
天順元年,四月初五,大明朝北方天順政權的京師軍機處,
湖廣的荊襄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流民劉福自立為漢王,建立了大漢政權,之後率軍8000,偷襲了陝西省得漢中、關中之地,開倉放糧,現在已經擁兵10萬的訊息,
終於是在昨日傳到了大明朝北方天順政權京師的軍機處。
而此時軍機處的內軍機首席大臣已經變為了彭時和商洛,
至於徐有貞,被皇帝朱祁鏞任命為內閣首輔兼太子太保,同時加封欽差大臣,賜尚方寶劍,授臨機專斷之權,親赴河南,總督河南一切軍政大事,重點是預防陝西、湖廣兩省之地的流民進入河南和守護黃淮防線,防止南方叛軍北上。
而外軍機處首席大臣也已經變為了原宣府總兵,現在京師戰區總督的楊洪,
原外軍機處首席大軍王驥,則在昨天被皇帝朱祁鏞任命為西北戰區總督,負責陝西,寧夏,甘肅三省之地軍政大事,
同時調中北戰區大將方瑛,統帥邊軍2萬,匯同京師新組建的20萬三大營的京營士兵,在石亨、範廣、孫鏜三人統領下,組建平亂大軍。
全軍共22萬,由西邊戰區總督王驥,總兵方瑛、石亨、範廣、孫鏜,五人成立平亂指揮部,由總督王驥負責,大軍開赴陝西平亂。
京師的防務,則交給楊洪帶回來的宣府10萬邊軍負責。
紫荊關大勝之後,鑑於蒙古瓦剌部已經不足為慮,而陝西之地卻又發生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作亂,
為了保衛山西,將流民圍控在陝西之地,太原鎮的15萬軍力不變,重點駐防陝西進入山西的函谷關、蒲津兩個據點。
宣府、大同兩地剩下的30萬主力大軍,
10萬調回了京師駐防,2萬跟隨方瑛南下平亂,
剩下的18萬大軍,其中5萬大軍仍由大同總兵郭登統領,5萬大軍由新任宣府總兵李震負責,兩人負責守護大同、宣府兩之地。
剩下的8萬大軍,在紫荊關重新修繕之後,由在居庸關守城之戰中表現出色的原京營大將顧興祖領軍1萬,繼續鎮守紫荊關。而羅通則仍然領軍1萬守護居庸關。
至此,整個中北戰區總督錢欽負責統領的大軍,變為大同,和宣府兩地的10萬大軍,重點仍然是防禦蒙古的韃靼和瓦剌兩部。
而太原鎮總兵徐恭,麾下的15萬大軍則劃歸為京師戰區,由皇帝朱祁鏞任命的京師戰區總督楊洪負責,
至此,京師戰區包括太原鎮,紫荊關,居庸關,京營在內,共有大軍27萬,成為了第一大戰區,確保京師安全的同時,又可以有效的震懾地方。
至於最後剩下的6萬中北戰區主力大軍,則被皇帝朱祁鏞分為兩部,
其中2萬大軍,由新任命的薊州鎮總兵趙輔,統領駐守遼東半島,加上原薊州鎮5萬大軍,整個薊州鎮共有7萬大軍,由新任薊州鎮總兵趙輔負責,
實行戰時給養的錢糧政策和車輪放倒的滅族政策,誓要徹底族滅敢於入侵的女真各部,時間不定,直到完全剿滅女真各部為止。
剩下的4萬大軍,則由新任山東總兵嶽正統領,負責守護山東之地,特別的黃淮防線,嚴守南部叛軍北上,攻入淮河之地。
沒有辦法,北京大明天順朝,缺錢糧了,經過正統帝朱祁鎮的土木堡大敗進和天順帝朱祁鏞紫荊關守衛戰的大捷,
兩次大戰加上大戰之後的撫卹,宣宗一朝,十年之功積累的錢糧賦稅,基本已經用的是七七八八。
現在實在是支援不起,同時兩線作戰了。
只能是先全力剿滅陝西的流民起義,安定好整個北方之地,
對於江南之地,如今只能是暫時先放棄,看著景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