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內閣態度(第1/2 頁)
李太后步入殿內,一身華服,氣勢逼人。她掃視了一眼殿內,最終目光落在朱翊鈞身上,語氣中帶著幾分嚴厲:“皇兒,張先生之事,你作何打算?”
朱翊鈞站起身,恭敬地答道:“兒臣正為此事煩惱,張先生之父病逝,按理應丁憂守制。
但朝中事務繁重,兒臣恐一時難以獨當一面。”
李太后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她緩緩坐下,語氣變得柔和了許多:“皇兒,你可知這大明江山來之不易?
張先生一心為國,忠勇可嘉。
若他離去,誰來支撐這風雨飄搖的朝局?”
朱翊鈞點了點頭,心中卻五味雜陳。
他深知李太后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但自己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沉默片刻,終是開口:“母后所言極是,但兒臣亦需成長,需學會獨自面對風雨。
張先生雖好,卻非長久之計。”
李太后的眉頭微微一皺,顯然對朱翊鈞的回答並不滿意。
她深吸一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道:“皇兒,你可知這朝堂之上,人心複雜。
張先生不僅是你的輔臣,更是你的屏障。
你若輕易棄之,恐將來悔之晚矣。”
朱翊鈞輕輕嘆了口氣,目光柔和地轉向李太后,嘴角勾起一抹溫馴的笑意,
道:“還請母親教朕,如何妥善處理張先生之事。”
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撒嬌的意味,
彷彿瞬間回到了孩童時代,
依賴著母親的指引。
李太后的眼神裡閃過一絲欣慰,緊繃的面容逐漸放鬆,嘴角也微微上揚,語氣柔和了許多:“皇兒長大了,懂得體恤朝臣,母后甚感欣慰。
張先生乃我大明棟樑,其去留關乎社稷安危,確需慎重。”
張宏見狀,適時地接過話茬,聲音沉穩而有力:“陛下,自古忠孝難兩全,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明歷史上,不乏奪情起復之先例,皆為保國之大義。
成祖、宣德年間,楊榮、金幼孜等大學士皆曾丁憂奪情,繼續為國效力。”
朱翊鈞聽罷,目光在張宏與李太后之間流轉,心中暗自思量。
他故意露出一絲為難之色,彷彿真的在權衡利弊,實則內心早已有了決斷。
他瞥見李太后正襟危坐,認真傾聽,讓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母后所言極是,張先生對我大明功不可沒。
兒臣願效仿先帝,下旨慰留張先生,並奪情起復,以彰其忠勇之德。”朱翊鈞的話語鏗鏘有力,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果決。
李太后的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她輕輕點頭,眼中滿是讚許:“皇兒能如此深明大義,實乃我大明之福。母后這就放心了。”
..................
內閣之中,空氣彷彿凝固,每一位大臣都能感受到那股無形的壓力,
源自那臺階之上,手持拂塵、眼神銳利的鄭陽。
他不僅是皇權的傳聲筒,更是東廠這一神秘機構的扛把子,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透露出不容小覷的權威。
呂調陽輕咳一聲,試圖打破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聲音雖盡力保持平穩,卻也難掩一絲緊張:
“鄭公公,內閣乃朝廷議政之地,事關國計民生,恐不宜有外人久留。”
話雖如此,他的語氣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哀求,生怕得罪了這位“閻王爺”。
鄭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目光在眾人臉上緩緩掃過,似乎在享受著這份權力帶來的快感。
“呂大人言重了,咱家不過是奉皇命行事,確保內閣清淨,不擾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