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3(第1/2 頁)
須要先知道兩點,一是始皇帝已死,二是詔書有假。這兩點缺少一點,都得不到蒙恬的支援。
始皇帝是在巡遊途中去世的,當時知道皇帝駕崩的人,除了趙高、胡亥、李斯,就只有幾個宦官,甚至連宣讀詔書的使者都不知道皇帝已經死了。
扶蘇光是聽從蒙恬的建議再向始皇帝請示一遍是毫無用處的,除非知道真相的那幾個宦官中有扶蘇的人。
那麼扶蘇在秦始皇身邊有人嗎?答案是有。
蒙恬的弟弟蒙毅被稱為“忠信大臣”,侍奉在秦始皇左右,可以說是寸步不離。秦始皇出行,他也是和秦始皇同乘一輛車,而且秦始皇每次出巡都把蒙毅帶在身邊。
遺憾的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途中生了病,派蒙毅去為他祈福了。沒等蒙毅祈福回來,秦始皇就病死了,屍身與鹹魚為伴。
可以說,當時如果有蒙毅在秦始皇身邊,趙高和李斯的陰謀也不可能得逞。
然而歷史偏偏就有這麼多巧合,偏偏在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帶上胡亥的時候出事,偏偏蒙毅不在。
蒙恬只怕也不是真的懷疑詔書有假,而是希望蒙毅能夠為他們求情,讓始皇帝改變主意。
三十萬大軍,集天下重任於一身,看似有絕地翻盤的機會,其實是必死之局。
扶蘇無軍權,蒙恬無反心。說扶蘇懦弱的,請問該如何破局?】
秦始皇嬴政對扶蘇還是瞭解的,相信扶蘇和蒙恬一樣也無反心,所以他才放心將扶蘇派到蒙恬那裡去,以三十萬大軍相托。
可惜他漏算了別人。
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這裡,終於明白大明的皇帝怎麼會是朱棣那一脈的了,原來是在朱允炆這裡被奪了皇位。
朱標:“……”自己的兒子不中用,這就很尷尬了。
這事要如何預防?
父親嚴格奉行嫡長子繼承製,若是將來不想讓朱允炆即位,要麼廢后重新立後,要麼殺了朱允炆。
若是依然讓朱允炆即位,就要保證對朱允炆的教育到位,讓朱允炆能夠坐穩江山。
【蒙恬的祖父、父親是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
蒙恬自己文武雙全,曾當過內史,也就是中央高階官員,文臣這方面是連李斯都自愧不如的存在,武將方面手握三十萬大軍鎮守邊疆。
蒙恬的弟弟蒙毅也深受始皇帝的器重,可以與始皇帝同乘一輛車。
所以蒙恬在接到賜死他的詔書時,第一反應就是懷疑詔書有假,要再請示一遍。
蒙恬一個外臣都對詔書有所懷疑,扶蘇身為始皇帝親子,卻對賜死他的詔書深信不疑,可見嬴政和扶蘇之間的父子關係並不好。
我們知道秦始皇派扶蘇到蒙恬那裡監軍是為了歷練扶蘇,但扶蘇是在剛剛惹怒父親的情況下,被父親派到蒙恬那裡去的。
李斯在給扶蘇羅列罪名時提到了不孝,多次上書直言誹謗父親。陳涉借用扶蘇的名義起義時也說,扶蘇因為多次直言進諫惹怒了始皇帝,被始皇帝派到外面去監軍。
咱就說,秦始皇既然存了歷練扶蘇的心思,能不能把話說開?剛剛大吵一架,帶著一臉怒容的把人外調,這樣都能理解透徹始皇帝的真實用意,那這就不是人了,而是始皇帝肚子裡的蛔蟲。
扶蘇敢觸怒聖顏,直言進諫,卻在“始皇帝”讓他死時乖乖聽話,這到底是孝還是不孝?說他孝順,他敢忤逆父親,還是數次直言進諫;說他不孝順,讓他自殺,他不帶猶豫的拔劍自刎。
作者菌前面說過,扶蘇自刎是別無選擇。
其實還可以鹹魚一點,直接說詔書是假的,殺了傳旨的使者,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拖到秦始皇的死訊公佈,在此期間,趙高和李斯來多少人殺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