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朱厚照的胡攪蠻纏(第1/2 頁)
朱厚照的老爹弘治皇帝時有三個著名閣臣,李東陽、劉健、謝遷。
時人稱其為‘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
翻譯翻譯,就是說李東陽善於謀劃但沒有足夠的決斷力,劉健敢打敢拼但腦子不是太夠用,而謝遷是個不粘鍋,廢話文學集大成者。
朱厚照很清楚他們的作風,知道他們靠不住,所以一繼位就重用劉瑾等太監,與文官爭權。
劉健氣不過,拉著李東陽和謝遷請辭。
朱厚照準了,但沒完全準。
他只讓劉健和謝遷回老家了,獨留李東陽做內閣首輔,看中的就是李東陽好謀無斷、猶豫不決的性格。
自正德元年開始,李東陽多次請辭或藉故請假。
正德只批假條,不批辭呈,就是不肯放李東陽走,反而各種找理由給他加官進勳,把他架在火上烤,弄得李東陽痛並快樂著。
隨著朱厚照這一單獨點名,李東陽好謀無斷的性格再次體現了出來。
他的內心開始頻繁波動。
原來陛下故意提開海的事兒,是為了用寶鈔、內閣等事來堵不想開海的官員的嘴。
這說明官員們的不斷上奏已經讓陛下煩透了。
若此時我們依舊堅持海禁,那內閣制度又該用什麼理由繼續維持?
我們又該怎麼拒絕那廢紙一樣的寶鈔?
為今之計,只有轉而支援開海,闡明箇中利害,舍小保大。
可是這話不能由老夫來說。
否則少不了一個迎合上意、貪戀權位的評價。
屆時朝野沸騰,老夫還要不要名聲了?
但陛下已經點名,想不開口也不行啊。
“……不如還是聽聽大臣們的想法?”考慮了半天,李東陽也只憋出了一句推托之詞。
一眾等著他拿主意的官員不禁有些失望。
朱厚照卻很滿意,笑了笑,繼續緊逼:“朕要恢復祖制,廢除內閣制度,你這個內閣首輔不說話,卻讓別人說?”
“這……。”
“若你覺得內閣制度不該廢,也就是說你覺得祖制並非不可更改,那這麼多人上書繼續海禁的奏摺,你這個內閣首輔為何裝作沒看見?
還是說你對開海本身就有意見?既然如此,為何你不上書直言?”
“啊這……。”
見這位老上司被難住,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看不下去了:“陛下,祖宗成法不可變,但也得看實際狀況。
寶鈔自洪武年間誕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貶值嚴重,此時再以它為主要俸祿,官員們會餓死。
至於內閣,雖然太祖爺時並未成立,但已有四殿兩閣六位大學士,如明初著名大臣吳沉,便是首位東閣大學士。
而到了永樂一朝,太宗下令正式成立內閣,這祖宗二字中,自然包括太宗陛下。
海禁則不同,開海之後,百姓紛紛湧出大明去經商,風險太大,不好管理,且長此以往,種田的農民都沒心思侍弄土地,國家豈能穩定?”
朱厚照反駁:“開海之後國庫稅收暴增,楊閣老你是一點不提啊。
如今之內閣的權柄比太祖太宗時不知高了多少,你也是置若罔聞。
朕懂了,對你們有利的祖宗之法便想盡辦法支援,反之則想盡辦法詆譭,對吧?”
楊廷和張了張嘴,有心繼續狡辯,終是沒有開口。
作為朱厚照在東宮時的師父之一,楊廷和太清楚自己這位弟子的口才和思維,深知若是繼續爭辯下去,對方嘴裡指不定還要吐出什麼驚世之語,最終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見楊廷和也被問住,李東陽不得不接過話頭:“陛下,臣保證以後不會再有官員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