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小市場買糧(第1/2 頁)
吃完飯,韓昭昭繼續在家編筐,深底果筐她可得多編些,以後她的空間可會變成百果園,盛水果的筐子少了可不夠用。
下午兩點,小娥來喊韓昭昭,她家的棉套都彈好了,得抱回家給小娥家騰地方。
韓昭昭去跟人結了賬,兩床棉套外加四斤多做棉衣的棉花,彈棉花匠一共收了她家三塊兩毛錢。
抱著鬆軟暄騰的棉花,韓昭昭滿意的回了家。送走了幫忙抱棉花的小娥,韓昭昭又去了一趟菜市場。
白菜蘿蔔她吃夠了,得去看看有什麼自家沒有的新鮮青菜嗎?
這個菜市場離家不遠,是個規模不大的露天小市場。
已經是下午了,市場上的人並不多。該買的買,該賣的賣,人已經散的差不多了。
“來晚了!”韓昭昭想。
但來都來了,咋滴也不能白跑一趟。萬一也有跟她一樣,這個點兒才出來賣東西的鄉下農民呢。
這個小市場韓昭昭以前沒來過,雖然離她家比較近,地段卻比較偏僻。
據說附近不遠挨著一座鬼屋,她奶怕她人小八字軟,從來沒帶她來過。
她還是前幾天聽小三子跟她說的呢,這個小市場不僅有賣應季瓜果蔬菜的,還有賣街頭小吃,手工製品,土瓷土陶,各種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韓昭昭挎著個籃子在市場這頭走到另一頭,她算是搞明白了,原來這裡說是叫小市場,說明了其實就是個不大的集市。
跟後世的農村大集也沒啥太大的差別。賣東西和買東西的人都是自發聚集在一起,時間一長就形成了這個小市場。
聽說去年的時候,買東西其實只需要用錢的。後來隨著時間的增長,物資的短缺,一些物品國家實行統購統銷了。
但也並不是全部,現在還不到物資供應最緊張的時候,所以這邊的市場基本上還是公開性質的,政府管理並沒有那麼嚴格,也沒有說農村養殖需要控制數量。
除了糧食國家把控的比較嚴,不允許私下大批次交易,其他的農副產品,老百姓可以去收購站出售,也可以少量的在集市上自由交換交易。
這個小市場賣東西的也沒啥鋪面,講究點兒的弄張席子往地下一鋪,想賣啥擺啥。這樣式兒的賣家,大多都是常攤兒。
不太講究的往地上鋪個破麻袋片兒,或是啥也不鋪,直接把挑來的筐子籃子往地上一杵,吆喝幾聲就直接開賣。
像這樣式兒的,大多是城郊的農民和附近的居民。
農民賣的都是自家自留地裡種的應季水果青菜,自己家養的雞鴨禽蛋。
倒是糧食很少有人賣,畢竟國家統購統銷了,不允許個人私下大批次賣糧。
居民們賣的東西就雜了,啥手工布鞋,小孩玩具,家用的小椅子小板凳馬紮子,筐子簍子木盆,還有瓷盤瓷碗大瓷缸……只要是人們生活中能用到的,是應有盡有!
韓昭昭轉了一圈下來,心裡也有數了,看到一個剛放下擔子的老大爺,筐裡裝得是滿滿當當兩筐子嫩綠的芹菜和芫荽。
看到有人呼啦一下圍上去,韓昭昭也跟著擠上前排隊,從老大爺手裡按三分錢一斤的價格買了五斤芹菜,按四分錢一斤的價格買了一斤芫荽。
又趕著人家豆腐攤收攤前,買了兩斤豆腐一斤豆腐皮。
看看也沒啥可買的了,韓昭昭轉頭往回走。剛到一個衚衕口,她看到有三個婦女神神秘秘的在那兒交談,好像是在講價還價。
“有好東西?”韓昭昭心裡一動,悄悄地湊過去,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聽她們在買啥賣啥。
“大妹子,能便宜點嗎?兩毛五一斤也太貴了。糧站才錢?”
“這還貴?糧站要票,我這兒不要票,價格能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