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7(第1/2 頁)
士刀改良的苗刀,向前一揮:“戚家軍,殺!”
“殺——”
【古代文人寫的兵書,各種排兵佈陣,各種陣法。
但是有些陣法在實際應用上我們現代有另一個名字,比如古代的一字長蛇陣,在現代叫做“一字捱打陣”。
按照宋朝武舉的策略考試,也難怪大宋更擅長的是守城。在很多守城戰反而贏了。
無論是岳飛的岳家軍抗金戰績顯赫,還是南宋末年釣魚城抵擋蒙元進攻36年,也足以證明大宋並非沒有厲害武將,其實正常發揮並非不能打。
問題是宋朝的統治者不給武將正常發揮的機會。
從唐玄宗時期開始,府兵制轉變為募兵制,這一制度延續到了宋朝。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但是募集來士兵許多是饑荒受害者、以及罪犯囚徒,還要進行篩選。
宋朝實行的是“強枝弱幹”“內緊外鬆”,軍隊也是如此,強壯的選入京中的禁軍,瘦弱的選入地方的廂軍。
廂軍和禁軍在每年春秋還會進行武技考核,考核成績分為上中下三等。廂軍裡考核優異計程車兵有機會升入禁軍,考核成績差的會從騎兵降為步兵,再差一些的會從禁軍發配到廂軍。
在長時間的兵源和實力挑選的情況下,造成地方上的廂軍對比京城的禁軍就是雲泥之別。
在權力上,文官和太監監軍對武將實行權力壓制。
而且軍隊裡會頻繁換將,武將戰前拿著虎符去軍隊就任,軍中只認虎符不認人,也由此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甚至還包括武器的限制。宋朝對武器實行了士兵借支制度,禁止士兵長期儲留兵器。
大宋明明是武學成熟的階段,偏偏嚴格限制士兵的武器,日常訓練只能用“木槍、弩弦等”這種非正規兵器練習武藝。當士兵參加戰爭時,兵器依然處於嚴格管控中,需要先打申請從甲仗庫借支。戰爭結束後,軍兵從甲仗庫借支的兵器必須及時歸還,禁止蓄留軍中。
士兵若是無法歸還兵器,也得證明理由。比如宋仁宗時期,曾對一名士兵下詔,該士兵戰後“身無它傷”,卻“遺失器甲”,最終於曆元年正月乙四者處以斬刑(2)。
這種行為也是符合宋朝統治者一貫的理念。
“外鬆內緊”,打壓內部,對武將叛亂和民間起義嚴防死守,他們維護的是自己的皇權。】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軍聽到這裡,齊齊痛罵:“狗皇帝!還以為是不懂軍事不知兵法,原來不是不懂,是更在乎自己屁股下的位置!”
“難怪管我們這麼嚴,對金人那麼狗腿,皇位才重要,咱老百姓算什麼!”
帝王對靖康之恥無感,為了能繼續當皇帝依然苟延殘喘。但是民間並非如此。
即使從宋初就開始嚴格對軍隊對民間一樣的管控兵器,到了宋末,已經隨著戰爭的爆發失去管控力。民間不少百姓偷偷弄到各種刀槍劍戟,開始在民間結社,農忙時幹農活,有功時習武練習武技。
刀社,弓箭社,長槍社等等,宋人以村為單位,成為民間抗金小團體。
皇帝窩囊廢,宋人可不窩囊!
從抗金到抗元,從結社到幫派,從百姓到俠客,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保家護國,想站起來好好活著!
唐朝,李世民能理解帝王維護皇權,但不能理解做得這麼極端:“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算這樣嚴防死守,民心已失,坐在皇位上也不過是被罵的昏君。”
再聽聽那些各種限制武將的手段,李世民歎為觀止。大唐若是也來這一套,貞觀群臣裡那些武將還滅什麼國。
難怪天幕提到宋朝的皇帝就沒好話,這些措施,看著就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