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班馬”(第1/3 頁)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市)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並稱“班馬”。
班固是東漢名臣班彪之子,他自幼聰慧,九歲便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貫通各種經書典籍。他在父親的影響下,潛心研究史學,繼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記後傳》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在體例上仿照《史記》,改“書”為“志”,取消“世家”,併入“列傳”。全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萬字。
除了史學成就外,班固也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他的《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此外,班固還著有《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其學術成就和貢獻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滿波折。因竇憲案牽連,班固在獄中遇害,終年六十一歲。但他的著作和成就卻永遠流傳於後世,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班固的《白虎通義》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
統一的經學思想:
“通義”一詞指的是統一的、可以通行天下的經學思想。《白虎通義》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將漢代經學中的今文經學派和古文經學派進行了統合,試圖消除兩者之間的分歧,形成統一的經學體系。
政治及學術思想:
該書反映了東漢今文經學派的政治及學術思想,是西漢董仲舒以來今文經學派的唯心主義思想和神秘主義哲學思想的延伸和發展。
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解釋:
《白虎通義》以陰陽、五行等概念為基礎, 解釋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書中透過神秘化的解釋,將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神學化,構建了一個以天為最高神,地為天的“妻子”的神學世界觀。
對五經價值的肯定:
《白虎通義》強調了五經(即《樂》、《書》、《禮》、《易》、《詩》)的重要性,認為五經是五常(仁、義、禮、智、信)的載體。其中,《易》作為“智”的載體,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周易和易學的影響:
《白虎通義》中,《周易》和易學的影響表現得較為突出。該書將五常與八卦聯絡起來,認為人生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為常,進一步強調了《周易》在解釋自然、社會現象中的作用。
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白虎通義》所闡述的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神學世界觀,對後世的宋明理學產生了一定影響,尤其是在人性論方面。
關於天地萬物生成的唯心主義觀點:
書中引用了《易緯乾鑿度》的說法,編造出了一套唯心主義的神學世界起源說,認為太初是氣之始,太始是形之始,太素是質之始,強調了天地萬物生成過程中的神秘主義因素。
綜上所述,《白虎通義》透過統合今古文經學,以陰陽、五行等概念為基礎,構建了一個統一的經學體系,並試圖解釋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同時,該書還強調了五經的重要性,特別是對《周易》和易學的重視,體現了漢代經學的特點。
司馬遷,字子長,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被尊稱為“史聖”。以下是關於司馬遷的詳細資訊:
基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