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常用的策略(第1/2 頁)
“他們在氣流透過葉片柵格的基礎研究上至少領先我們20到30年,更不用提材料和製造技術了。如果我們總是跟隨他們的腳步,怎麼可能縮短與他們的差距呢?”
對於非而言,接下來的半分鐘就像過了半個世紀一樣漫長,‘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這並沒操作中的責任問題。這不是對錯有什麼不好。’
然而,二十多年的堅持又豈是輕易就能放棄的?
好在,最後她還是找回了自己的狀態……
他的腦海中翻江倒海,卻沒能再開口。
顯然,兩方的關注點完全不同——一方著眼於技術突破的可能性,另一方則更關心實際的問題,而是視角的不同。繼續爭論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誰也無法說服誰。
因此,這次評審會議在一種略顯尷尬的氛圍中匆匆結束。孫響東和凌雅甚至婉拒了李院長共進晚餐的邀請。
“唉……”
送走了那兩人後,於非心情沉重地坐到了院長辦公室的沙發上。作為一位專注於科研的人,他感到非常沮喪。
明明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線索,卻因為非技術的原因而無法繼續,這種感覺就像眼睜睜看著勝利的果實從指尖滑落。
更讓於非難以接受的是那兩人的態度。在他看來,科研就是一個不斷嘗試與犯錯的過程,每一次失敗都為成功鋪路。
如果因為害怕失敗就不給予支援,這無疑是放棄了進步的機會。
李院長坐在辦公桌後,注視著顯得有些頹喪的於非,似乎在考慮著什麼。片刻後,他開口說道:“於教授,他們也有他們的難處。”
“年初,上級部門對我們的研究專案進行了突擊檢查。”季院長解釋道。
“這和平時的年終總結不同,那些報告裡的水分,我們都心知肚明。這次檢查,他們直接派了專家團隊到現場,結果……”
“很糟糕?”於非猜測道。
“遠比糟糕更嚴重,幾乎是一團糟。”季院長嘆了口氣。
“許多之前負責專案評估的人因此受到了處分,現在接手的,都是新面孔。”
聽到這裡,於非心中的不滿稍微平息了一些。雖然他對這樣的現實感到無奈,但至少理解了
為什麼那兩人會如此謹慎。科研之路從來不易,而今似乎變得更加坎坷。
換個角度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科研專案的審批可能會變得更加嚴格。
於非心裡清楚,自己的專案申請在可行性論證上做得不夠紮實。想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挑戰。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資金不足。
“這麼說,我的專案就徹底沒希望了嗎?”於非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無力,幾乎是在自言自語,他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也不一定。”李院長這句話彷彿給了他一線生機,讓他重新坐回了沙發上。
“你的專案申請我看過了,雖然資料上有點粗糙,但潛力還是有的。”
對方繼續說道:“我有一個老朋友,他的一個學生正在研究計算流體力學,據說成果非常可靠。如果你願意合作,我可以幫你們牽線搭橋。”
“這太好了,我當然願意!”於非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李院長提到的這位老朋友就是杜亦熵,而那位學生則是許寧。
在平時,這樣的跨校合作雖然會涉及成果歸屬的問題,但並不是什麼大難題。
然而,現在的棘手之處在於,許寧和姚美玲作為各自團隊中數值模擬方面的專家,已經被緊密地與八三工程聯絡在了一起,正在致力於解決渦噴14發動機的問題。
由於姚美玲對壓氣機葉片的研究是私下進行的,她發表的那篇文章雖不起眼,卻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