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江山回到匡祖一脈(第1/2 頁)
這次慘敗,給匡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損失慘重,也震撼了太宗和匡朝朝廷高層的信心。不僅是太宗,自此以後,所有匡朝皇帝,都再沒有心思,發起,對綏朝的,大規模主動進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也化為泡影。
此戰之後,匡朝,失去了,攻取燕雲十六州,的,最好的機會,之後,被迫轉取,戰略防禦。匡朝和綏朝雙方,接著,又進行了幾次戰爭。
太宗及群臣,從戰爭的現實中,逐步改變了對遼策略。終於從戰略進攻,完全轉為戰略防禦,並採取了,若干較為有效的防禦措施。同時,又積極主動,去謀求,對綏朝和平以待。太宗對綏朝策略的重大轉變,得到了朝中諸多重臣的充分肯定。而簫寒涯,卻分明看得清楚,太宗面上掛著微笑,眼中,卻依稀彷彿,有點點淚光閃爍。
夜深人靜的時候,奉詔,入宮伴駕的簫寒涯,見到了,正跪在,鴻慶宮,殿內,對著宣祖,匡祖的牌位,哭的不能自已的,太宗。
太宗並沒有打算,在簫寒涯面前,掩飾自己內心裡的許多痛苦和百般煎熬。反而,太宗,在最難過最無助的時候,最想見到的人,就是,簫寒涯。因為,簫寒涯懂他的,豪情壯志……懂他的,難過悲哀……懂他的,面南背北的,孤寂與蒼涼……失意與平常……
在這場戰役之前,太宗當然是,懷揣著收復燕雲十六州、再造漢唐盛世的偉大夢想,決心透過北伐,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
簫寒涯在太宗身側的鋪墊上,靜靜地坐著,不發一言,默默陪伴著太宗。
少頃,簫寒涯看著,仍舊匍匐在鋪墊上,哭的傷慟,卻已比自己剛過來時,所看到的情況,很有些出入的。至少當下,太宗,已漸漸止住了眼淚和高聲哭泣的,太宗,簫寒涯沉吟半晌,開口說道:“匡朝如今,需要,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國力才能,逐漸恢復……軍隊和百姓,也需時,來恢復士氣高昂,以及,生活安定……故而……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往往,比咱們想象的,要,更加……難以跨越……”
雍熙北伐的失敗,使得太宗認識到了,匡朝現有的軍事制度,和,軍隊組織結構的侷限性。簫寒涯的請旨,更讓太宗,下決心,開始進行,軍事制度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實行“保甲制”----即,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保甲制度,強化地方軍事組織和民間兵丁武裝,使軍隊的組織,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強。
匡朝朝堂之上,主戰派的聲音,逐漸越來越小,主和派,逐漸佔據了主導權。
匡朝,也由,戰略進攻,變為,戰略防禦。
匡朝,自桓宗之後的帝王,儼然,成為,戰略求和。
一百四十一年後。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
“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琴棋書畫皆上乘,尤其精通書法,更善,真、行、草書,頗有造詣;同時也習武,達到,武學上舍生,水準,“挽弓至一石五斗”,的,太宗的晜孫----匡德基,自東京輾轉到應天府,登基,立,後匡一朝。
匡德基,登基後,南徙,揚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於,紹興八年,正式定都,臨安府。改元為,建炎元年。
此,即是,那位,“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高宗,匡構。
只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你且看,蒼天饒過誰?
高宗皇后,邢氏,膝下無子,因靖康之變,被俘往北;賢妃潘氏,所出的,元懿太子,三歲孩提時,因身弱染病,復又受驚嚇,加重病情,繼而薨逝。張婕妤,無所出。自此,太宗一脈,再無香菸承繼。
後匡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登基三十五載的,太宗的晜孫----高宗,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