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麥芽糖的故事(第1/2 頁)
陳一凡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可以說,人人都愛聽故事,聽一段故事就像是在體驗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透過故事可以清晰地瞭解到別人所經歷的事、所遇見的人,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別人情緒上的喜怒哀樂。當然,聽故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明智。只有明智了,才可以具備一定趨利避害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石和準則,這也符合進化心理學的範疇。
見此,林天動會心一笑,他不由地回想起了那一段有關麥芽糖的故事。故事是從遇見了一個人開始的,那個人是一個女孩兒,那個女孩兒名叫何蓮。
那一年,林天動十七歲,何蓮二十歲。
林天動陷入回憶,娓娓道來:“那時的我,和你差不多大,年紀大概在十七歲左右。就是在那一年,我遇到了這一輩子最驚豔、最好看的女孩兒。遇見那個女孩兒的那一天,我在二階異人考核中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在異人世界裡初次嶄露頭角。記得,那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我一個人漫步在河畔公園,一副春風得意的模樣。其實,當時午後的天氣和環境並沒有多好,也沒有和往常有什麼不同之處,或許僅僅是由於我心情好的緣故,天氣和環境也變得和往常大為不同。”
見林天動停頓了下來,陳一凡藉此機會,問道:“那個女孩叫什麼名字?”
林天動回答道:“那個女孩兒叫作何蓮。”
何蓮這個名字,讓陳一凡的內心不由的大驚失措,只因他那個相知甚少的媽媽也叫作何蓮。蓮字取自宋代大文人周敦頤的《愛蓮說》,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意。小時候,陳一凡常常翻看他與媽媽的合照,那時的照相技術暫不先進,照片的畫素也較為模糊粗糙。仔細看去,照片上的美婦讓人感覺到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端莊典雅。
然而,是此何蓮而非彼何蓮,還是這個叫何蓮的女子就是同一個人。現在,陳一凡帶著這個疑問,端坐著,繼續聽著這個有關麥芽糖的故事。
停頓片刻後,林天動繼續道:“午後的河畔公園,陽光不燥,清風微拂。一曲悠揚動聽的音律在耳畔跳動著,攝人心魄。一個曼妙可人的女子站在河畔旁,迎著風、起舞、旋轉、跳躍。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
陳一凡連連稱讚道:“好美的曲子,好美的女子!”
林天動會心一笑,說道:“你知道這個女子和你是什麼關係嗎?”
聞言,陳一凡面色大驚,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想會是真的,道:“難道是”
林天動點了點頭,說道:“是的,她就是你的媽媽”
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陳一凡的情緒一下子變得異常激動,他是第一次聽到有人敘述著有關媽媽的事情,儘管是一些隻言片語,但是卻喚醒了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思念。在陳一凡小的時候,姥姥從來沒有告訴過他任何有關媽媽的事情,也就是他時常拿著幾張微微泛黃的老照片,一個人坐在窗前,靜靜發呆,睹物思人罷了。
林天動又從泛舊的鐵盒子裡取出來一根長條狀麥芽糖,說道:“嚐嚐吧,這是你媽媽做的。”
陳一凡顫抖著雙手,接過了這一根長條狀麥芽糖,並把它含在了嘴裡。這一次,口腔唾液將麥芽糖的表面組織溶解後,甘甜充斥著味蕾,不在有現磨咖啡的苦味干擾。麥芽糖的甜味瞬間佔據了整個口腔,直逼中樞神經。可是,現磨咖啡的苦味被心底的苦澀所取代了,這種莫名的苦澀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思念之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相思,是情緒上的痛苦。
林天動繼續說道:“這種長條狀麥芽糖的做法是你媽媽的獨創,從選種小麥到浸泡發芽,然後挑選最新鮮的麥芽,再配上糯米發酵和熬製,最終成型。”
陳一凡將嘴裡融化的麥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