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趙州橋(第1/2 頁)
李嘉興開車拉著蘇霏霏從清西陵到趙州橋用了3小時到達目的地。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南45千米,趙縣城南25 千米處的大石橋村,南北飛跨。因趙縣古時曾為趙州,所以一般稱為趙州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蹟”。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南45千米,趙縣城南25 千米處的大石橋村,南北飛跨。因趙縣古時曾為趙州,所以一般稱為趙州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蹟”。
基本資訊
別名
安濟橋、大石橋
所屬地區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建造時間
公元595-605年
地址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
外觀型別
單孔弧形石橋
材質型別
塊石
跨度
3702米
高度
723米
寬度
拱頂寬9米,拱腳寬96米
長度
644米
設計者
李春
趙州橋始建於隋朝(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餘年,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因其建築結構獨特,設計合乎科學原理,橋體雄偉壯觀,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橋”。唐代中書令張嘉貞在《趙州大石橋銘》中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
1961年趙州橋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9月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並贈牌樹碑作紀念。1996年10月完成了世界遺產的材料申報工作,列入世界遺產後備名錄。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23年7月22日,被中國僑聯評為第十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隋開皇十四年,趙州橋籌建過程當中,當地官府稱其為趙郡河石橋,此名便是趙州橋的初名。[4]唐中書令張嘉貞於開元十三年(725年)撰文的《趙州大石橋銘》曰:“趙郡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趙州橋以當時其建造的地域和河流命名,初名始見於此。北宋時期哲宗皇帝北巡時賜名“安濟”。自建成之初至今,歷經隋、唐、宋、元、明、清代,期間曾設定趙郡、欒州、殷州、慶源府(軍)、沃州、永安州等,但因趙州之名經歷了近千年,歷史最久遠。故以地名為橋名,俗稱趙州橋,或曰趙州石橋。
趙州橋的主要特點主要有四個,概括來說就是堅固、美觀、宏偉以及節省材料。
趙州橋為了保持它的堅固性,建造者林春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橋的各個拱都牢固的聯絡在一起,並在把每個拱都建成了下寬上窄的樣子,這樣可以防止它傾倒。
趙州橋的建造十分美觀,它的結構很均勻,與周圍的景色相互融合,非常協調,橋上面的一些雕刻裝飾也都非常的美觀並且古樸。
趙州橋的奇特之處在於它只有一個374米的大拱,在那個時候這個拱是全球最長的石拱。這個大拱是由28個拱圈組合而成的,形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就如同一張巨大的弓,顯得十分宏偉。
趙州橋的建造是十分節省材料的,它採用了低拱橋、淺石基以及短橋臺的設計,這樣一來在保證堅固性和美觀性的同時還節省了許多的石料。
鹹驢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趙州鹹驢肉是河北省傳統的地方名菜,以鮮、香、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