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計斬妙才——法正(第1/2 頁)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人。早年投靠劉璋,但既不受重用,又受同事誹謗,在出使拜訪過劉備後,暗中與張松策劃擁戴劉備,並利用再次出使劉備的機會,私下向劉備提出藉機取蜀的計劃。並在劉備徵蜀過程中,準確預測了劉璋不會採用鄭度之計,建安十九年劉備成功取蜀,法正被賜予高位,地位僅次於諸葛亮。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分析形勢,鼓動劉備進攻漢中,並建奇策斬殺夏侯淵,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法正被任命為漢中國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的奇謀妙策,諸葛亮也為之驚奇,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孟達一個張松,我們不難看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忠君愛國的君子,但是這三個人,全是審時度勢的聰明人,雖然聰明的不道德。法正功成名就,張松身死留名,孟達頻繁搖擺成為笑話,群雄割據的年代,士人跟著人潮跑向南方避難,有三種跑法,一種跑江東,一種跑荊州,一種跑益州,法正是和同鄉孟達一起跑來益州的,來到益州之後,也許是自己性格不好做人不地道,也許是真被人誹謗,反正法正爬的有點慢非常不得志。
人一輩子總有些人,是你一見到就會傾心的,法正見到劉備就是這樣,初次見面法正已然明白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法正自荊州還,私下裡與張松密議,劉備有雄才,意在待機擁戴。接著,曹操派鍾繇覬覦漢中張魯,劉璋擔心之際,張松又向劉璋進言,請劉備討伐張魯,張魯必敗又何懼曹操!劉璋馬上同意,第二次派法正為使,並帶四千兵迎接劉備。法正第二次來到荊州,卻建議劉備,“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憑的意思)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他的這番話,正好與“隆中對”暗合,劉備深以為然。隨後與龐統率領大軍,與法正一同向益州進發。
劉備與諸葛亮是魚水情深,劉備與法正何嘗不是這種關係呢?只是他們各人的司職不同,而其司職的配合,能夠使劉備的事業興旺發達,這就是“以公義相取”的結果,是一種互補關係。裴松之說:“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這個場景是漢中戰役的一次戰鬥中的情形,是法正謀勇果敢的生動寫真,也是法正效忠於劉備的最好詮釋,更是劉備與法正互敬互愛的具體表現。
法正的能力自不必說,但在個人品德上有瑕疵,他從劉璋陣營中脫離出來,是密謀在先,假公在後,使劉璋矇在鼓裡,僅管如他所說,“自從始初以至於終,實不藏情有所不盡,但愚闇策薄,精誠不感,以致於此耳。”雖有苦衷,但他此時有悖於道義的叛離,是一種陰謀行為,沖淡了他的重彩形象。還有法正掌權後,“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已者數人。”更是沸沸揚揚,最後,還得諸葛亮出面打圓場。
法正這個人還是很有才的,劉備能夠順利攻取西川,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於法正,並在其後和曹操漢中對決時,法正的貢獻也不小,連一代奸雄曹操都認為劉備,最終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是因為劉備身後有個法正。法正不僅有才,而且好江湖氣,這點剛好也投劉備所好,因此,法正在劉備身邊想不受寵都難。還有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法正如何受寵,可見《三國志蜀書法正傳》: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透過諸葛亮的感嘆,可以看出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法正死時,劉備更是“為之涕淚者累日”。
不知,如若法正沒有早亡,會不會有之後的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