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鐵口直斷(第1/2 頁)
對於絕大多數官員而言,討好王霈貞、蔣墨鈞這種手握實權的天子近臣,遠比得到昭仁帝的歡心更加重要。
畢竟官員的擢升調任,按例需吏部先行擬好名冊,交由中書省稽核透過,才會送到陛下案前,若此二人對你心生不喜,那麼,即便你的政績再卓著,也只能在那窮山僻壤中,當一輩子七品縣令。
譚政麟原以為,門生和座主之間的深情厚誼,再加上譚蔣兩家的姻親之誼,足以讓這兩位權傾朝野的巨擘,成為他不可撼動的靠山。
可眼下看來,王霈貞並不想與他同舟共濟。
“臣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譚政麟咬牙接過聖旨,強迫自己按捺住心緒,不容許自己在金錚鳴面前露怯。
“譚刺史,聖旨上說的很清楚了,想必您一定不會忤逆聖意吧。”金錚鳴似笑非笑道。
“金大人放心,本官自會依旨行事,只是此次所需救濟糧數目巨大,該走的流程還是不能少,煩請金大人稍等兩日。”
金錚鳴被他這驟然變化的態度搞的有些不知所措,但聖旨已下,想必譚政麟也沒有抗旨不遵的膽量,這樣想著,金錚鳴懸著的心稍稍放下。
調糧救災是頭等大事,哪怕他的仕途就此止步,能辦成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他也於願足矣。
緊繃的心絃隱隱鬆懈,金錚鳴長長舒出一口氣,拎起那方木板,大步走出了刺史府。
……
在金錚鳴離開後,譚政麟原本尚算和善的臉色立刻拉了下來,陰沉欲雨。
並非他想抗旨不遵,調州府存糧賑災,又不需要他譚政麟自己出錢,還能在履歷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此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他為何要抗旨?
只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揚州府庫中根本沒有那麼多存糧。
莫說揚州,江南兩道所有州府的存糧加起來,都不見得能湊夠聖旨上要的兩千石糧食。
人人都言,江南乃魚米之鄉,物阜民豐,倉廩充實,衣食自足,區區兩千石糧食,均攤到各州府頭上,不過九牛一毛。
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天兗朝的徵稅條例,是太祖皇帝澹臺屠所創,按照人頭和田畝徵稅,一直沿襲至今。
可天兗立國已有百餘年,這百餘年間,土地兼併買賣不止,豪強世族大肆侵佔土地,但卻只需按照登記在冊的田畝數交稅,繁重的賦稅負擔便壓到了普通百姓頭上。
不堪其擾的百姓,便心生一計,想出了“寄田”的法子,將自家田地寄存到當地豪強名下,只需繳納一部分薄租即可,如此一來,農民成為無田戶,而無田戶一經核實便不再需交田畝稅。
透過這種法子逃稅的農戶一多,政府能徵到的田畝稅便大大縮水,根本無法滿足朝廷每年規定的繳稅額度。
而江南兩道,素以稅收遙領全國而聞名,每一任的刺史,為了彰顯政績,不得不在上一任的繳稅金額上不斷加碼,否則就會落得一個為官無能的名聲。
能徵到的田畝稅越來越少,交給朝廷的卻越來越多,州府的存糧早已所剩無幾,如今朝廷一紙政令,要譚政麟即刻拿出兩千石糧食救急,根本是天方夜譚。
為今之計,只能拖。
譚政麟拿準了主意,便立刻令人通知相應官員,決心要與金錚鳴打一場“持久戰”。
……
宣讀了聖旨,得到了揚州刺史譚政麟的許諾,金錚鳴心頭的巨石落了地,終於有了多餘的閒情逸致,欣賞一番金陵風物。
他悠哉悠哉地在金陵大街上閒逛,很快,便被一方黑金配色的匾額吸引了視線,上書“鐵口直斷”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大門兩側懸了一幅對聯:
“一三五七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