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日本人的黃金(第1/2 頁)
“王領隊,王領隊!”副領隊張波岑找到了奧運代表團的團長王正廷。
“兩萬德國馬克已經到賬了!”
“到了!?”王正廷原本還在擔心經費問題,他都打算找南洋的華僑朋友借款了,甚至還準備聯絡一些南洋的足球隊來搞表演賽掙錢當路費。
沒想到啊!現在居然有大金主願意資助他們。
“還有一個訊息!”張波岑再次開口,說出了柏林傳來的訊息“楊長官也要參賽!?”
“什麼?”王正廷聞言一愣,似乎沒有反應過來“他要參賽!?”
“是的!”
“他報名哪些專案啊?”
“馬拉松,腳踏車、游泳、擊劍、射箭還有馬術”
“六項?”王正廷聞之一愣。
“是的,六項!”說著張波岑又說“他還提醒我們,記得一定要把適合自己的器材帶,特別是撐杆跳用的竹竿。”
歷史,民國代表團只有一人進入複賽,那就是撐杆跳的運動員符保盧。不過他也是個悲劇,因為忘了帶自己的竹竿,在賽場不得不借用一個關係不錯的日本運動員的竹竿。可偏偏日本人用的竹竿比他用的短,結果在跳4米高度的時候,他就沒跳過去。
因此,楊浩才提醒他們把自己常用的器材帶。
而這個時候,楊浩正在西班牙外交官弗朗西斯的陪同下練習馬術。
現代外交制度起源於西方,而最早的外交官通常都是王室成員,他們對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騎術、劍術、跳舞、繪畫等等。
因此,這些運動,也成了他們交際的通常選擇。
發展到後來,這些逐漸就成了外交官的必備技能。
特別是騎術。在歐洲人看來,一個人的騎術,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階層和修養。
而楊浩,本身是不會騎馬的。雖然他在西疆長大,可他一直生活在城裡,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學習馬術。
更何況,牧民的那些騎術,和奧運會的騎術完全是兩個概念。
總的來說,有了馬拉松冠軍的身體素質,加之前練武的基礎,他的平衡感是不錯的。
唯一缺乏的,就是和馬的默契。
“好了,楊!”弗朗西斯拉住了戰馬,拿出手絹擦了擦臉的漢水。
“可以了!”
“你今天表現的不錯!”弗朗西斯說道“騎馬這件事,急不來的的。”
“明白了!”
“你是要參加奧運會麼?”
“這你都知道?”楊浩下了馬,牽著馬籠頭和弗朗西斯朝外走去。
“我們這些外交官,本質不就是搞情報的麼?”
弗朗西斯提醒道“奧運賽場,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了。不過天朝之前一直遊離在這個比賽之外,直到一次洛杉磯奧運會才開始參加。”
“只是我沒有想到,作為外交官的你會場。”
“軍人可以參加,外交官為什麼不能?”楊浩說的是喬治巴頓,也就是幾年後名滿歐洲的巴頓將軍。他在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取得了五項全能第五,擊劍第三的好成績,因此被成為米國三軍第一劍術高手。
施磊蒲河畔,破舊琴房。
不滿灰塵的鋼琴,楊浩彈奏著貝多芬的《月光》。
一曲結束,身後多了一個穿著西裝的亞洲人。
“你遲到了~”
“不,是你來早了!”留著仁丹鬍子的日本大使館武官大島浩說道。
“楊桑,你的東西,我們鑑定過了,是真的!”
“所以呢?”楊浩轉過身子,看著對方。
“我們決定答應你的條件。”
“五噸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