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馮太后(二)臨朝理政(第1/3 頁)
公元465年,北魏文成帝駕崩後,年僅12歲的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當時,由於新皇帝年幼,無法理政,因此北魏政權出現了權力真空。
在這種情況下,以丞相乙渾為首的鮮卑貴族集團趁機崛起,並迅速掌握了朝政大權。然而,乙渾卻並不滿足於此,他試圖發動政變,推翻獻文帝,自己稱帝。
面對乙渾的陰謀,年輕的獻文帝束手無策,只能依靠太皇太后馮氏來穩定局勢。於是,在馮太后的牽頭之下,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悄然展開。
最終,乙渾一黨被一網打盡,徹底消滅。這場政治鬥爭的勝利,使得馮太后成功地從幕後走到臺前,開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臨朝聽政。從此以後,北魏的政治大權落入了這位女性之手,馮太后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女權人。
第一次臨朝的馮太后,不到三十歲。可是,在理政治國方面,卻展現出屬於她的老道。朝政被她梳理的井井有條,群臣也大多是服從馮太后的支配。在馮太后的牽頭之下,很多施政理念開始施行。掌權後,馮太后下令在各郡設立太學,設定博士和助教,根據各郡的規模大小,招收學生入學;又趁著南朝宋國內部動亂,派遣軍隊攻佔了青、齊二州。
馮太后的這一系列舉措,顯示了她的果斷和智慧。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各郡設立太學,為國家培養人才。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北魏的文化水平,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她趁南朝宋內亂之機,果斷出兵攻佔青、齊二州,擴大了北魏的領土,增強了國家的實力。
此外,馮太后在政治上也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她臨朝聽政後,努力整頓吏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魏的政治局面得到了穩定和改善。她的決策和行動,穩定了皇權的過渡時期,當然,也為這個時期北魏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馮太后的第一次臨朝理政,效果可謂是非常的好的。她的政權平衡,施政手段,以及人格魅力,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支援。所以,第一次理政期間。馮太后推行的很多政令,都能很有效的推行下去。當然,這個時期,馮太后也培育了一些屬於自己的親信和政治勢力。這也日後,馮太后再次臨朝埋下了基礎。
從嚴格的時間節點上來算,馮太后的第一次臨朝理政,僅僅持續了兩年的時間。公元 467 年八月,獻文帝的妃子李夫人,成功誕下一子,取名為拓跋宏。
馮太后得知這個好訊息後,欣喜萬分,因為她迎來了長孫。對於馮太后來說,這是一件極其令人高興的事情,她自然感到十分愜意。
然而,在喜悅之餘,馮太后也迅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她深知作為祖母,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撫養拓跋宏的成長中。為了給予拓跋宏最好的教育和關懷,馮氏決定停止親自處理政事,不再上朝聽政。她相信獻文帝,有能力親自主政,管理國家事務。
史書上說,獻文帝小時候就很聰明,很有靈性,還特別神武。因而,獻文帝年輕有為,有著治理國家的才幹和智慧。而馮太后自己則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拓跋宏的撫養和教育中。傳授他家族的傳統和智慧,培養他成為一位傑出的統治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馮太后將重心,轉移到了拓跋宏的成長上。
回到生活中,馮太后和一般的女性沒有兩樣,她也有著自己對於生活的需求。文成帝去世時,馮太后不過二十五六歲,年紀輕輕就開始寡居。
和歷史上那些女權人一樣,馮太后也是那種敢於追求自己需求的人。握有權力的她,自然不同於那種受人擺佈的後宮女子。對於自己的生活,她可以有著自己的主見。即使是不符合規制,大家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因而,成為太后之後。馮太后就為自己張羅了一些男寵。滿足自己所需的慾望,也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