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胡太后(五)反抗失敗(第1/4 頁)
元乂,身為胡太后的妹夫,憑藉這層特殊且緊密的親緣關係,得以在仕途上一路順遂,平步青雲。起初,他擔任散騎侍郎一職,看似尋常,實則為其日後的飛黃騰達埋下伏筆。
不久之後,他成功轉為光祿卿,這一職位的轉變,使他手中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和權力。緊接著,他又遷任侍中,地位愈發尊崇,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不僅如此,他還被加封為領軍將軍,至此,他不僅涉足政務要事,能夠對國家的重大決策施加影響,而且還統領禁軍,手握關鍵的軍事力量。
然而,令人憤慨的是,元乂此人雖毫無值得稱道的功業,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了眾人矚目的顯赫人物。他的權勢並非源於自身的卓越才能和對國家的傑出貢獻,而是靠著裙帶關係和投機取巧。
隨著地位的不斷攀升,元乂日益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他大肆收受賄賂,將這種違法亂紀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心。在他的觀念中,權力成為了滿足私慾的工具,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對他而言形同虛設。
就在這個時候,朝廷之上有一個手握重權的人物——皇叔元懌。他時常對元乂的違法行為加以阻止和約束。這讓元乂心生不滿,於是他開始尋找機會報復。
終於,元乂找到了一個機會,他向皇帝告發說元懌企圖謀反,並編造了許多不實的證據。皇帝聽信了元乂的讒言,將元懌逮捕入獄。
然而,在審判過程中,元懌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最終,真相大白,元懌被無罪釋放。
元乂擔心自己會因為陷害元懌而受到懲罰,決定採取極端手段保護自己。元乂整日憂心忡忡。他深知元懌的能力和威望,心中無比擔心日後,元懌會因為過往的種種糾葛找自己算賬。
元乂每每想到此處,便覺不寒而慄,彷彿能看到自己未來悲慘的結局,那可能是身首異處,遭受滅頂之災,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無盡的災難與恥辱。
在這般深深的恐懼與憂慮之下,元乂如同驚弓之鳥,再也無法忍受內心的煎熬。於是,他決定鋌而走險,與侍中劉騰,密謀策劃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
公元 520 年 8 月 2 日,當時的局勢緊張而微妙,他趁靈太后在嘉福殿,尚未移步前往前殿的關鍵時機,劉騰指使主食中黃門胡玄度、胡定列對元懌進行誣告。
要知道,胡玄度他們所寫的供詞,那可謂是字字驚心。供詞中言之鑿鑿地聲稱:元懌不惜耗費大量金銀財寶收買他們,讓他們在皇帝的食物中下毒,其用心之險惡,竟是妄圖毒死孝明帝,而後自己登上皇帝寶座,還信誓旦旦地答應事成之後,會賜予他們無盡的榮華富貴,讓他們一生享盡尊榮。
劉騰更是添油加醋,將這份精心編造的證詞,聲情並茂地念給孝明帝元詡聽。而年輕的孝明帝,由於涉世未深,對人心的複雜和權力鬥爭的殘酷,缺乏足夠的認知。加上可能受到了某些誤導和影響,原本就對元懌的為人,缺乏深入瞭解,在這種情況下,竟然輕易地相信了這份漏洞百出的證詞。
接著,孝明帝莊重地駕臨顯陽殿,整個宮殿瀰漫著緊張而肅穆的氣氛。與此同時,劉騰心懷叵測地關閉了永巷門,妄圖將胡太后困在其中,使其無法脫身參與這場爭鬥。
就在此時,恰好元懌入朝。當他行至含章殿後時,不期然地遇到了元乂。元懌本想自然地進入徽章東閣,然而元乂卻突然神色猙獰,見狀大聲喝止他。
元懌滿心詫異地問道:“你這是想要造反嗎?”元乂卻面不改色,冷冷地說道:“不是我想造反,而是我要捉拿造反的人。”說罷,元乂毫不留情地命令三十個人一擁而上,粗暴地拉著元懌的衣襟,蠻橫地將他拖進含章東省。隨後,又派遣數十人嚴密看守,彷彿元懌是窮兇極惡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