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消散如煙(第1/3 頁)
這樣的改變下,原本藏匿在群眾內心的種種紛爭和分歧立即消散如煙,取而代之的則是全盤和諧融洽的場景。
大家深信,這位姚廣孝和尚的到來,顯然是帶著慈悲之心與佛陀的力量,特意前來拯救這世人苦楚。
另一方面,他則以為此事純屬偶然,是好友胡軻暗中透露了一個將要在這條小鎮上建立寺院的秘密資訊。
百姓們對其行為給予無比支援與感激,才得以起早摸黑地,在家門口排成陣列,熱情款待。
雖未觸及各自關注的核心,但卻巧妙地引領著事件朝正確的方向演化。
在一片祥和中,這個不為人知的漁港鎮竟有幸迎接了它特有的廟堂之主——那位被任命的法師領袖。
此則喜訊傳遍,村民們先前還疑惑不已的情緒頓時爆發了,皆在口中讚歎皇上功德無窮,更有人直奔府城的方向,以膝蓋觸地表達敬仰與感激,其莊嚴肅穆之態讓一旁的真和尚姚廣孝也頗為羞愧自省。
之所以會出現這般反響,非因其別開生面之舉過於出乎意料,正是在於姚廣孝此次賦予的形象,實在令人感到受寵若驚,備受敬重。
在私下會商之後,面對既定的選擇與未來之路,姚廣孝堅定了在此地開創事業的決心。
在無計可施之際,選擇大張旗鼓,藉著虛晃一槍的氣勢提升聲望,不失為一次冒險嘗試。
於是在傳播教化的重任中,原本自認為失意、被京都天界寺遣散的失意僧侶,搖身一變為遵奉帝令,由駐院僧人特遣至此地弘揚佛法,道德修養極高的高僧形象。
他的表達並非那麼直接,避免承擔可能引起的後果,只是將事實巧妙轉換,將皇帝對天界寺的要求傳達得更為隱晦:推廣佛教典籍作為近期的一項重任。
作為君臨天下的封建 ** ,同時也對佛學有著深厚興趣。
皇帝——即明朝初年的朱元璋,則在其過往言論中透露過有關將佛教傳播至民間的想法,希望透過佛光庇護每一個大明朝子民的生活與精神境界的提高。
這是一個理想與現實交織、對未來的願景。
因此,在百姓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虛幻的形象轉變,它代表著皇帝真正關懷人民福祉的一面,超越了世俗信仰中的神佛形象,因為他們是出於對廣大平民利益的真實關心與扶持,才出現在眾人面前。
現世的佛陀與未來的佛陀間,應當作出何種決斷,對於本來就生活在困頓中的平民,顯然是沒有難度的考量。
凝視著此時過分熱烈的場面,胡軻不知不覺地靠近了姚廣孝,眼中閃過一種奇異的審視。
他那尖銳的眼光不用多言,直接顯露著他的想法:“大和尚,您這回確實是過火了一些。”
雖然明裡是讚揚,暗裡實則揭露,指責姚廣孝此舉不過是狡猾地尋找破綻,或者說是趁虛而入以圖謀不軌的人情策略。
胡軻內心對於這位黑衣和尚狂烈行為的關注顯而易見,對此頗為擔心。
在牢籠期間,儘管他在教朱汜這個傻小子做功課的同時也接受了世家出身的朱汜的很多啟示。
因此,胡軻清楚認識到,朱元璋曾經依靠佛法,在紛擾的亂世求得生存的機會。
然而,成為無上權力的主宰者後,他對佛教並非十分信奉。
儘管如此,在上位後朱元璋不止一次抬舉和尚們的地位,但實際情況是,在明朝開國以來,各類寺廟都緊緊由朝廷掌控之中。
這歸功於曾在黃覺寺出家的記憶,深知貧窮身份出身的朱元璋瞭解這些廟宇背後的財務能力。
眼見這些和尚壟斷了多少優質農田,掠奪過信徒的供奉和敬畏,重建了天下的朱元璋絕不會容忍其力量不受約束地擴充套件。
故而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