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相當深刻(第1/3 頁)
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語言的理解已相當深刻,閱讀不再受限於佛經內的有限資料。
處於儒家、佛教、道教共同尊崇的黃金時代,對於想要了解其他學術的經典作品,並不算太艱難。
對貧民而言,獲得學習知識的機會非常稀缺;而對於已在佛學中有獨特見解的姚廣孝而言,利用腦海中儲存的這些智慧與他人交換益處,則成了輕而易舉之事。
隨著時間推移,當姚廣孝的佛學權威聲譽日益提升後,前來尋求他交流的文人學者越來越多。
不論他們是真想提升學術素養,尋求與智者對話,還是純粹尋求熱鬧的追隨,這對等待展現自己實力的姚廣孝而言,都是積極的發展。
在與文人的頻繁交往中,姚廣孝拓寬了眼界,意識到世間的複雜並非如佛家所說的那般單一、偏狹。
這就是他的成長故事:在困境中求生,在學習中發現真知,在溝通中尋求更廣闊的天地,逐步揭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三百四十七
更關鍵的是,李治透過書生之手找到了研讀眾家經典的機會,因此年輕時的李治能夠在此期間接觸到各種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交匯,這對其後成為一代明君大有助益。
這樣的經歷使李治深思熟慮,逐漸形成了他獨特的一套行事哲學與理念。
雖然此時他的學識已初具規模,但他依舊是其他人的手下之物,無法直接展露其才華。
面對這種壓抑與限制的局面,李治並未表現出焦急與不安。
他知道,相較於那批年老者,自己當前的優勢不僅體現在表面上擁有的那些儒家經典的知識上,更重要的是——他的年輕讓他具備了一項無比的資源優勢——等待著那些老傢伙們出錯的時光。
於是,最終的命運女神垂顧了李治。
在天降亂世的契機中,憑藉之前的溫和、可欺形象,李治成功找到了一條通往權力頂峰的路徑,一舉突破束縛。
寺廟裡那一干老和尚或許怎麼也沒預料到:曾經寄予厚望培養的一個彷彿只是點綴的存在,脫去了束縛,會如一把普通的斧子,猛然一揮將那些所謂的大師砍得體無完膚。
後續的發展更難以簡單描繪了:掌控權力後的李治迅速出擊,反擊此前尸位素餐的角色。
那時正值元朝的末年。
即便還未全面掀起最洶湧的風浪,民眾已感到不滿,心理波動。
人心一旦動了搖,那壓在其上的繩索也將隨之鬆懈。
百姓們之所以長期隱忍,忍受貴族豪強及其官員階層對其無理侵佔與侮辱,不過在於還存有一絲生存下去的希望。
而這線微弱而重要的生命力,如同指南針一樣指引著千萬百姓聚焦於此。
當那些貪婪無度的大地主連民眾的最後一線生機也要剝奪殆盡時,一批覺醒的人明白過來:這個世界上不是無條件順從,就可以等來屬於自己的希望。
本應作為家中智囊的大地主,似乎不該犯下涸澤而漁般的錯誤。
讀書人之所以被看重的原因就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對社會發展有著獨特的洞察力和預見性,儘管這種理解往往只浮於表面。
但在封建大地主們的鬥爭越來越劇烈的背景下,這一點獨特見解的價值也隨之減弱了。
面對擺在眼前的即將為他人吞噬的最後一塊蛋糕,沒有一個已佔座者能接受這種結局。
因此,既不能容忍這種局面,姚廣孝就只能選擇融入其中,在大亂開始之前的那一刻,儘量將自身修煉至強盛不衰。
那年的紛爭,為姚廣孝提供了絕佳的機遇,使一貧如洗的他能在此 ** 中為自己找到上進的道路。
要是那時的姚廣孝周圍缺少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