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世界四:難兄難弟(第1/2 頁)
歲星不以為意道:“皇上身邊,奸佞環伺,我不管如何行事,都會被妄加評判。與其瞻頭顧尾,不如隨心所欲。”
與聶高安頓好安平地域的相關事宜後,歲星繼續舉兵東進。
如臨大敵的其餘諸王分派軍隊西行抗擊西邑軍。
叛軍所到之處,十城九空,無惡不作。而西邑軍卻軍紀嚴明,不劫掠百姓,不屠殺俘虜,以安撫和招降為主,因而深得民心,郡縣舉兵的義軍以及自發組織的民間武裝,無一不歸附。
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數場,西邑軍的將士數量不減反增。
七王的軍隊陸陸續續分批而來,沒有統一的指揮,更像遊擊作戰,今日你打,明日我攻,緊緊尾隨西邑大軍,卻始終不正面作戰,反而經常發動突襲,讓西邑軍不勝其擾。
歲星當機立斷,令戰鬥力強悍而又來去如風的騎兵去挑戰這幾股遊擊大軍,幾個騎兵團輪番出擊,軍隊便能始終保持一小部分人作戰而其他人繼續行軍的狀態,不受其干擾。
這樣一來,疲憊不堪的就不是西邑軍,而是一邊會合一邊阻擊的各路叛軍。
幾天後,叛軍雖然終於合而為一,但已被攻無不克的西邑騎兵攪得疲憊不堪,叛軍稍稍向後撤退,以做整軍,休養生息,共商大計。
早已預料到的歲星當即命令士兵反攻,叛軍大敗,倉皇逃遁。
歲星率兵一路狂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打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期用最小的傷亡來換取勝利。
西邑軍白天吶喊震懾,夜裡奇擾偷襲,叛軍疲於應付。
一連幾天後,在他們精疲力盡時,西邑軍大舉進攻,大破叛軍,帶隊的吳王在戰鬥中丟盔棄甲,被西邑軍俘獲,和印王做了難兄難弟。
叛軍此次的徹底戰敗,引發了連鎖反應。西部的十幾個郡自發誅殺了叛軍的將領,紛紛歸降。
自此,叛軍在燕國西部一帶的勢力被一掃而空。
如此一來,叛軍大後方與武威王等作亂王侯所在的鞏寧城前線的聯絡被完全切斷。叛軍的間諜、信使無法互通,退路被堵死,軍心動搖。
現如今,叛軍向西是所向披靡的西邑大軍,向南是堅守不出的聶高,向北是滔滔淇河,淇北節度使背靠整個淇河流域的財政、兵馬資源死守,向東是萬夫莫開的雁鳴關,數十萬叛軍寸步難行。
一時間,七王之亂在來到頂峰後,終於開始發生轉折。
身在鞏寧城的武威王聽聞後,對歲星恨之入骨的同時,徹底慌了陣腳。
一方面,為了穩定對途經地區的政治統治,鎮壓歸降之心,名正言順地掌控錢糧物資,另一方面,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叛軍陣營,滿足投靠者加官進爵的慾望,更為重要的是,滿足他本人對權力的渴望,稱帝建國成為他眼下迫切要做的頭等大事。
最終,武威王選擇在十二月初八正式建立大金帝國,定都鞏寧城,昭告天下。
此時,距歲星出兵勤王剛好過去兩個月時間。
新成立的金國和燕國以鞏寧城所在的鞏郡作為主力對峙的最前線,金國掌握了自鞏寧城至雁鳴關的狹窄修長的漕馬道,進可攻退可守,即使在雁鳴關外圍作戰不利,也可以退守鞏郡一線。
漕馬道把控了燕國最富裕的漕馬運輸腹地,佔據了後勤優勢,漕運線路被切斷的燕國在補給方面反而處於不利地位。
歲星拿著復拓版的武威王即位詔書去看望印王和吳王。
這兩位王爺未在歲星軍中受到欺辱,反而被以禮相待,情緒還算平和得體。
看到這份告天下書,知道武威王已登基稱帝,吳王不禁愴然,印王默然無語,唯留一聲嘆息。
“就我看來,無論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