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秋收(第1/2 頁)
今天晚上輪到林國慶賣菜去了,他揣上了兩個大白饅頭,最近沈春花做了一堆饅頭,這是最後兩個了,想著煙票暫時還沒有,那就先給老石揣個饅頭墊墊胃,順便問一下昨天那條蛇的事情。
結果,林國慶到了觀前巷,卻沒見著老石。
他以往都是最先到的,因為就他東西最少,揣個盒子在兜裡跑路比較快,所以他也算是在幫大家打先鋒。
結果今天一群人在觀前巷戰戰兢兢的等到收攤都沒見著老石人都在議論著是不是他家出啥事了,或者明天就來了?
結果第二天,第三天……連著一禮拜,他們都沒再看見過老石。
都是黑市同行,但也就曉得個姓氏,連名都不互相通報,想要打聽有沒有出事都無從下手,賣餅的老吳蹲在那看向林國慶,
“小林啊,你媳婦兒昨天是不是還給了老石一條蛇讓他幫著轉手?”
林國慶愣了愣,“啊,是啊……”
“總不能是你那蛇太精貴了,賣了個大價錢吧?”言下之意,老石可能攜款跑路了。
林國慶翻了個白眼,“吳叔你瞎說啥呢,那就是條最普通的水蛇,連毒都沒有,還不大,能賣個屁鉅款。再說了,石哥不是那種人!”
老石身為一個票販子,乾的事情可能是違法的,但他的人品絕對有保證,林國慶夫妻倆在觀前巷賣了大半年的菜了,最一致的意見就是對老石的稱讚。
反過來說,老石要是真帶著賣蛇錢跑路了,他們也沒啥損失啊,蛇是自己鑽的黃鱔籠,連力氣都沒花。所以,還是想著人能平安就行。
老石沒來的事,大家糾結了幾天,也就沒精力想太多了,因為後面幾天,沈春花夫妻倆也暫停了半夜的賣菜生意,因為四河村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秋收,太累了,晚上必須得睡覺了。
天才剛亮,村裡廣播就從四面八方的電線杆柱子上響了起來,喊著大家快點去田裡集合。
青壯年男男女女們便排成一排,揮舞著鐮刀,整整齊齊的往前推進,金黃色的稻田如果從高空處俯視下來,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倒伏下去。
鐮刀都是提前磨好了的,要是鐮刀不快,就只能靠胳膊拽,一天下來,那手就得廢了。
你還不能偷懶耍滑,秋收是大事情,再好說話的小隊長都不允許你比別人慢太多,慢了,就扣工分。
收割後的稻子當天就得完成脫粒。捆稻、挑稻、軋稻、揚穀、堆草垛,田間地頭,整個村子的人都動了起來,分工明確,流水作業。
沒輪到割稻的女人們則在他們後頭收拾著割下來的水稻,拾掇整齊了,再用稻穀杆打捆,堆到田邊去,等著人來挑到打穀場去
割稻也好,捆稻也好,都得一直彎腰駝背低著頭,一天下來,那腰能疼的直不起來。
年紀稍大一點的老頭們挑著擔子從穀場到田裡各種來回,剛割的稻把沉甸甸的,赤腳挑擔走在溼爛的田岸上,泥濘打滑;走在乾硬的渠道上,腳底燙得生疼。
平時不上工的老婆子和娃娃們,這會兒也都會來田裡幫忙,算臨時工,大人能記上3分工,小孩2分,不過要8歲以上,太小的不要。堆草垛、撿稻穗稻穀就是他們的活。
但那些小的依然會跟來,累的活幹不了,拎著籃子跟在後面撿掉落下來的稻穀粒也好,雖然這些穀粒也都得一起拿到打穀場去,誰家都不準私吞。
但是,多撿半斤穀子,總有一粒能分到自己家不是嗎?
等孩子們放學,或者週末不上課,就都一窩蜂的都衝到了田裡去,邊撿著穀子邊揹著學校里老師教的古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鋤禾日當午,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