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歷史(第1/2 頁)
為了讓顧修涯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克利夫講述了一斷被掩蓋在漫長時光中的真實歷史。
據載,這個世界上原本是沒有神的。
最初的人類由猿猴進化而來,他們在自然的無窮危險中困苦求生。將萬物的規律總結為經驗,形成知識,子孫延傳,以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填造出相對安穩的生存範圍。
然後,部落誕生了。
人類的社會性分工開始萌芽。聚集在一起的男女老少各司其職,身強體壯的負責捕獵,心靈手巧的編織衣物,老者授予幼童人生閱歷,傷殘力微者則做些力所能及的雜事換取食物。
漸漸地,人越來越多,個體之間的思想衝突引發了矛盾。這種矛盾可能是一件麻衣要縫多少針才夠結實,一種植物要怎樣耕作才能收穫更多。不同的人生帶來的是不同的閱歷,人們各執一詞,都篤信自己的經驗,並試圖讓他人也認同自己。
矛盾拖慢了生產資料的積蓄,人們開始意識到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服眾,來統一某些無法被說服的人。
於是,某位曾憑藉經驗預警暴雨,拯救部族的德高望重之人被推舉為了酋長。
他以經驗和閱歷公斷分歧,定下規則。數百人由此在分工不同中,走上了最初的標準化。
勞動產出因叢集作業得到了飛躍提升,吃飽穿暖不再是夢想,生命的基本生活訴求得到滿足,充沛的物質積累致使享樂主義開始誕生。
人們開始不僅僅滿足於果腹和溫飽,他們開始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趨樂避苦的慾望成為了思潮萌發的第一動力。
我們為什麼要辛苦勞作?
我們憑什麼不能像酋長一樣,坐在遮風避雨的屋子裡,動動嘴就能獲得最新鮮的食物、最青春的少女?
他能幹的事情,我也能幹。
這樣的想法讓習慣於被指揮的人們不再那麼順從,他們開始想要挑戰酋長,想要成為部落中最安逸的那個人。
酋長感到了威脅,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地位,但又無法以蒼白的語言壓制族群的躁動。
他很快明白,自己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足夠支援他繼續擔任酋長的、不容辯駁的理由。
這樣的理由在現代社會被稱為律法,而尚未開化的部落連文字都沒有,自然也就想不到用規則來束縛人性。
就在酋長冥思苦想的時候,另一個部落的年輕人使者突然前來拜訪,他以極盡卑微的姿態,祈求酋長幫助自己的部落,度過難關。
“您的智慧比最古老的大樹還要繁茂。我聽說您能溝通天地呼喚天水,我希望您能教授我這樣的能力,拯救被淹沒的大地。”
年輕人告訴酋長,在崇山峻嶺的盡頭,有一個嶄新的部落,正困頓於雨災,亟待他的解救。
酋長沒有想到自己的威名已經越過無數大山。而更讓他驚訝的是,對方居然將他數十年總結出的經驗,當成了某種與眾不同的能力。
酋長被啟發了。
是啊,這不是什麼經驗,這是我的能力,別人沒有的能力。
他決定編造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簡陋,大意就是他年輕時偶然闖入了一個鮮有人跡、危險密佈的地方,然後巧合之下得到了某種啟示。這種啟示造就了他召喚天水的能力。
可又是誰給予了他啟示呢?
酋長知道,這個在故事裡給予他啟示的人必須具備足夠的權利和威能,否則無法讓大家信服。
於是,他決定再撒一個謊。
“在那片無人踏入的恐怖之地,我遇到了一個臉被雲霧遮住的人。他穿的是比皮毛還要溫暖的精美衣物,衣服上甚至看不到骨針留下的縫隙。他住在永遠不會漏雨的鐵房子裡,倉庫裡有吃不完的食物,睡覺的木板比女人的大腿還要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