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與武當山約法3章(第1/2 頁)
隨著共和在新佔領地的根基日漸穩固,其政治觸角開始向一個全新的方向延伸。公元1352年十月九日,共和政府正式頒佈了結社法和宗教管理法,總計數十項條款,核心要求是在年底前,境內的所有武館、道觀和寺院必須向當地政府登記備案習武人員,而那些坐落於名山大川中的大門派,則需公開其門派財產予政府審查。
這些法律的出臺,宛如給昔日肆無忌憚的江湖人士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訊息一出,天下武林為之譁然,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武當山——這座坐落於襄陽城西、現已歸共和掌控的武林聖地。當共和的公告張貼出去後,不過兩日,武當便派人下山向當地政府遞交信函,言及武當掌教張真人對新法案的具體條款有所不解,懇請共和方面能指派人員與其會面詳談。
工作會議上,蘇星雲細細端詳了張三丰的信件三遍後,沉穩地對與會者說道:“一位百歲長者發出邀請,我應在七日內親自拜訪。”何成忍不住詢問:“總指揮,您需要多少警衛陪同?”蘇星雲擺了擺手:“無需,帶上幾名當地的基層工作人員足矣。”
王天柱憂心忡忡地提醒:“總指揮,據情報顯示,武當掌教武功卓絕,不同於一般的百歲老人……萬一……”蘇星雲打斷了他:“不必多言。”
他繼續解釋道:“首先,我們此行並非為了剷除異己,而是為了商討法案的執行事宜,與武當並無生死攸關的矛盾;其次,張三丰年歲已高,他的修養與德行都達到了極高的境界。”眾人聽後,不再多言。他們都知道蘇星雲的與眾不同,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於是,眾人轉而討論起安徽工業區對湖北興建工業區的裝置技術人員援助問題。
四天後,蘇星雲攜三十餘名當地管理人員登上武當山。秋日的武當山景色宜人,讓他不禁想起十三年前與張三丰的那次會面。那時他還是個躲避元軍追殺的平民,如今卻已成為統治四省、擁有廣闊海外領土的領袖。回首這十多年的風雨歷程,蘇星雲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彷彿自己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更加厚重。
在武當山,宋遠橋親自接待了蘇星雲一行。武當弟子們對他們並無好臉色,這些年與江湖中人打交道的經歷讓他們心生芥蒂。如今的江湖主流皆是擁有產業之人,類似於後世的黑社會性質。這些勢力與共和打擊非法結社的政策格格不入,一致認為共和政府管得太寬,希望武當能帶頭反抗。然而,老練的宋遠橋和他的師弟們卻持不同看法。
他們明白,反抗強大的共和只會自取滅亡。多年的江湖生涯讓他們見識過共和治下的民眾生活,也清楚共和並非外界所描述的那樣嚴苛。那些批評共和的人,往往都是擁有大量地產的既得利益者。在共和的法律面前,他們才是被打擊的物件。至於那些普通百姓的生活,比起過去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地主階級”這個詞一旦出現在武當高層的討論中,便再也未曾消失。宋遠橋深知武當龐大的地產在共和的定義下便是地主階級。無論武當諸俠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懲惡揚善,他們的吃穿用度終究不是靠自己親手勞動所得,而是依賴於地租這種剝削方式。因此,隨著對共和學說的深入瞭解,宋遠橋這個曾經自以為是善人的道學士感到愈發困惑。
得知共和法案的訊息後,宋遠橋將這個困擾他已久的問題交給了師傅張三丰。張真人聽完他的疑惑後,淡然道:“知道自己不對可以改,大江之水東流去,你能讓它回來嗎?”
蘇星雲被引至後山與張三丰相見。再次面對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時,蘇星雲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他手握重權,氣勢沉穩而堅定,給人一種堂堂正正的感覺。而張三丰則展現出另一種氣質——安定、厚重之中帶著靈動。兩人的氣質截然不同,卻又各具魅力。蘇星雲十年前還帶著青澀,如今經過十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