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說話的是位女老師,燙卷的長髮,嬌小的身姿穿著一件深藍色的連衣裙。
&ldo;老師好,我是高一16班的方寧遠,何老師讓我到這裡。&rdo;
&ldo;嗯,自我介紹下,我姓梁,本校的音樂老師。&rdo;
&ldo;梁老師好。&rdo;方寧遠面帶笑容。
&ldo;到上面坐吧!&rdo;梁老師指了指鋼琴旁。
坐下的梁老師介紹道:&ldo;這裡不僅是琴室,這裡也是音樂教室,但只有高一的學生才有音樂課!你的琴練了幾年了?&rdo;
方寧遠誠實地回答道:&ldo;九年了,其實最近幾年都沒有練。&rdo;
&ldo;這樣,下午呢,最後兩節課有音樂課,所以你的專業課安排在前兩節課。如果想多練琴的話,可以留下一起上課,只負責彈琴伴奏。&rdo;
&ldo;好久沒有彈了,我怕彈不好,還是不要了。&rdo;
&ldo;好不好一會就知道了,至於願不願意,也不強求,只是這也是個表演的機會。&rdo;
&ldo;已經彈什麼練習曲了?&rdo;梁老師特意問到練習曲。
&ldo;才彈到德彪西的《博士》。&rdo;
梁老師做了個請的手式,讓方寧遠彈一遍。方寧遠慢慢回想著準備了下,就開始彈奏。指法輕快流利,曲子很熟練,順利完成。
&ldo;嗯,十級以後就要開始學著怎樣理解曲子,也就是要去學會讀譜。作曲家在創作時有很多的標識,是標誌這首曲子的特性,比如術語,連跳,漸強漸弱&iddot;&iddot;&iddot;它的意義,還有各種變化。以後真正會讀譜了,要把這些挖掘出來,才能更好的表現出音樂的要求。&rdo;
&ldo;就像這最後的音節指的是6拍2拍,這樣就很乾脆!&rdo;說著她就示範了最後一小節。
方寧遠一直都認真聽講著,梁老師又帶著他複習了之前的練習曲,她的意思是,現在複習穩固下基礎,下學期開始學習新的曲子,主要就是應對藝考的。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高一的音樂課也要開始了,方寧遠沒有願意留下,他回去上自習去了。
路過畫室時,看了看龐大海那。很大的畫室,裡面得有五十多個人,不只有他們班的,很熱鬧!滿屋子的畫架,模型,在裡面有說有笑的。龐大海看到了方寧遠,轉身出來。
&ldo;我沒有課了,回去上自習去了。&rdo;方寧遠對跑出來的大海說著。
&ldo;我們還有一節課的時間,等到最後一節課才回去。&rdo;
&ldo;嗯,你們這不錯,很熱鬧,有說有笑的,比我那好多了。&rdo;方寧遠只是在比較著,倒是沒有表現得很羨慕。
&ldo;學美術的確實很多,三個年級的都在一起了,其中也有些美術功底不好的,老師建議選擇美術史。&rdo;
&ldo;嗯,那也不錯。&rdo;
&ldo;其實我們還有一個畫室,在4樓,因為高一是沒有藝考班的,所以老師可能會把我們安排到4樓。&rdo;
&ldo;看來,又要特殊對待了!&rdo;
&ldo;是啊!&rdo;
&ldo;行,那你先上課,我回教室等你們。&rdo;
兩人分開後,方寧遠很快回到靜樓。
靜樓之所以靜,也在於它前面的小操場外圍有一排不是很茂盛的香樟樹,隱約之間把靜樓與這所學校隔絕開來,像是一條國界,無人敢來打擾。就像方寧遠此刻的想法一樣,在一處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