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4 頁)
&ldo;田畝。&rdo;軒轅晦冷聲道,&ldo;富者良田千畝,貧者無立錐之地。&rdo;
一直到仁宗晚年,士族都享有佔田法的特權,導致天下田地,士族獨佔其六。英明神武如世祖,剛登基時也為其掣肘,直到二王之亂之後,才彈壓下去。仁宗推行士庶合流,自武宗軒轅懋歆迎娶趙氏女之後,歷代又多有聯姻,進一步緩和了皇族與士族間隙,以至於兩百年來雖有隔閡,卻無大的摩擦。
可廢了佔田,卻也是給其餘富戶開了口子,到了最後,不論高門寒門,但凡家有餘財,都開始瘋狂購地置地,甚至有些昏君暴君,就帶頭徵收稅賦,待到貧民繳不出稅時,再低價回購土地。
德宗寵幸鄧氏時,就曾做過一件絕頂荒唐、喪盡天良之事‐‐鄧演在隴右道任節度使時,曾私縱親兵,掘開了一條堤壩,水淹良田。生民流離,賣兒鬻女都時有發生,何況無法帶走,暫時又無法耕種的田畝?
此時鄧演再施施然出手,以三成不到的銀錢,一下子兼併了兩縣十之八、九的土地。這兩縣位於金城,而金城郡恰巧便是金城王的封邑,本就對鄧氏的僭越深惡痛絕的金城王如何能忍?
新仇舊恨,這才導致金城王糙率而動,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看著他陰沉神色,趙詡也猜到他心中所想,緩緩道:&ldo;由此看,鄧氏百死難贖其罪。我與崔靜笏一般,並不想給王爺獻策,若是王爺出於對我的偏愛採用了,日後遺毒百年,這樣的罪名我可擔待不起。我為王爺謄錄的,不過是歷朝歷代的田律,以及有史可循的田畝造冊,對比開國時和滅國時的田畝與稅賦,想來王爺心中便已有數。&rdo;
軒轅晦神情複雜地看他,&ldo;十九郎你……&rdo;
趙詡漫不經心地挑了挑香爐裡的沉香,&ldo;不錯,我士族不打算在田畝上下功夫,王爺大可放心。&rdo;
他話雖說的涼薄,軒轅晦心中卻是一盪‐‐實際上,他先前最怕的就是趙詡挾功逼他恢復佔田,然後再討價還價,最終讓士族趁機兼併。
&ldo;只是,&rdo;趙詡話鋒一轉,&ldo;我們不佔這個便宜,旁人也得要些麵皮。&rdo;
這旁人是誰,軒轅晦心中一樣有數,也跟著笑了笑,&ldo;放心,在我這裡,任憑哪個旁人都比不過你去。&rdo;
趙詡幽幽一嘆,&ldo;說句實在話,這土地的兼併,在所難免。要想從根子上杜絕,絕無可能。咱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百姓在無地可種之時,也能有條生路。&rdo;
&ldo;你有什麼大概的想法麼?&rdo;軒轅晦蹙眉,&ldo;回頭讓崔靜笏將書都送來,恐怕得查查戶律。田畝如何分固然重要,這稅賦怎麼收也是個學問,多少貪官汙吏,就是從這個上面鑽的空子。從前我便想,若是我得了那個位置,第一個就是廢了人頭稅。&rdo;
趙詡大笑,&ldo;王爺果然精進了。待到天下大定,首先便是要清點府庫、核清田畝、造冊人丁。&rdo;
&ldo;我看,先擢拔人才,打下的地方先做起來,讓他們先試試看,好的壞的,好歹有個章程,到時候九洲萬方再一同推下去,也不至亂了頭緒。&rdo;
&ldo;回頭我便佈置趙詼他們去辦。&rdo;
軒轅晦嘆了口氣,&ldo;難怪人家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我如今算是明白了,這還沒治國呢,已覺得麻煩的很。&rdo;
&ldo;還是要開科舉,治國之根本,無非是人和銀子。領悟了這一點,是一州還是一國,差別當真不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