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1/3 頁)
登基
陳家和楊家的貶謫訊息一傳出來,一些人就不是很能明白。陳二孃確實言辭無狀,也是該受罰的,可為何太子對這事的處罰竟會如此的嚴重。
德行雖然也確實是時下官員考課的重要標準之一,但實際上,這些世家大族家裡藏著的骯髒事,比陳家這情況更嚴重的都有。
若真嚴苛按照官員考課標準來,朝臣們只怕就沒幾個人,還能繼續站到朝堂上來。
對於眼下的人來說,不論是上層的貴族世家,還是下層的尋常百姓,家族觀念還全都很強。很多事情,他們更習慣在家族內部解決,自古就還有“民不舉,官不糾”的說法。
不管是各地方官府,還是中央朝廷,對待這一類的家事,大多時候也都是秉持著這麼一個態度。
所以歸根究底,太子這次針對陳楊兩家做出這種程度的嚴厲處罰,還是因為陳二孃在宴席上的言行。
在古代封建社會里,有重罪十條,也被稱之十惡。
其六就為大不敬。
而大不敬之罪就還包含有對君王的蔑視和無禮,或侵犯君王的尊嚴等言行。在處罰上,多判斬刑或絞刑,最輕程度的都是刺配流放,家屬也會受牽連。
陳大娘讓陳卓自爆家醜,想以家醜跟太子告罪。雖然是擺脫了“怨上”,奈何陳二孃即便真的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可她的行為確實已經夠得上是對太子的不尊敬。
子不教父之過,陳卓跑不掉。
出嫁從夫,作為丈夫未能約束好陳二孃,楊三郎自不必說。而楊父,也是因此受楊三郎的牽連。
至於楊大郎被牽連,又跟他如今的官職有關。
楊大郎既為殿中侍御史,掌糾察朝儀,可他卻連自家人的禮儀品行都督導不到位,這官職又如何還能做下去?
沒多久,被貶謫的陳卓和楊家人,就得準備收拾行李離開京城。
楊大郎和崔氏如今自是不用說,可謂是怨恨透了陳二孃,連帶著對楊三郎也滋生了幾分恨意。帶著他們去外放上任絕對是不可能的,可把他們留在京城,也心有不甘。
憑什麼他們被牽連的得背井離家,去那麼偏遠的地方上任,始作俑者雖被罷免職位,但卻能留在京城,住著家裡的宅子?
“他們都隨我去裕州。”楊父最後這般下決定道。
這次也不止是楊大郎和崔氏怨恨上陳二孃,楊父和楊母更恨。想他們楊家走到今日的地位何其艱難,卻一朝就被陳二孃的衝動言行盡數毀去。
偏當初除了楊三郎是真喜歡陳二孃以外,楊家其他人主要是為著陳家和吳家的門第勢力,才求娶的陳二孃。到了此刻,他們又還是因顧忌這些,而不敢輕易休棄陳二孃。
陳卓雖被貶謫,但官職依然比楊家高。
再者,陳卓身後還有陳家,陳二孃還有外家吳家。
縱使這次害怕也被牽連,吳家沒有站出來,但楊家若真在這時候對陳二孃做出什麼太過無情的行為,難保吳家不會記恨在心,事後再算賬。
陳卓至今都未曾休棄吳氏,未曾不是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在。
陳二孃這時候肯定也是不願意跟著去裕州的。
楊父這種員外官,因為不能實際干涉政務,這就等於他們去到裕州後,楊父將會一無公務在身,二無官舍居住。
這樣的官吏去到地方上後,即便他們只是想好生去過自己的日子,只怕都難。
但是讓陳二孃跟楊三郎和離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說能不能和離,只說陳卓這會也被貶謫了,和離過後,陳二孃能去哪?
不管是跟著陳卓去通州,還是回平州老家,日子都不會多好過。
想回去吳家,最起碼在這個時候,吳家也是不會願意冒著會被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