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第1/3 頁)
&ldo;眾愛卿免禮。&rdo;
&ldo;謝皇上!&rdo;
眾人方才站起來,隨後紛紛坐到自己的席位上。
泰安帝來的時候,還帶上了自己的幾個皇子,唯有提前過來的大皇子沒有陪同。
葉君書不用看也知道,此時大皇子的臉色一定很精彩。
宴席很快就開始了。
侍子恭敬地給泰安帝斟了酒,經大總管銀針驗過沒問題後,方放到御桌上。
泰安帝拿起酒杯朝百官示意,給這場宴會做開場白:&ldo;諸位愛卿為大夏鞠躬盡瘁,使我泱泱大夏,一片昌盛繁榮,朕倍感欣慰。今日之瓊林宴,咱們不論君臣,只為開懷,不醉不歸!&rdo;
語畢,泰安帝一口飲盡杯中之酒。
皇帝向臣子敬酒,甭管會不會喝酒,在場所有人紛紛拿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
宴會正式開始,現場很快就變得熱烈起來。
按制,開宴之後,一甲進士需上前給皇帝敬酒謝恩。
因此,葉君書、餘茂林和鄧鴻遠三人在慶宴開始後,便同時起身,捧著酒杯到御桌前,下跪舉杯向天子謝恩。
泰安帝今日心情似乎很開懷,他遙遙與三人舉杯,&ldo;三位愛卿皆是朕大夏的棟樑之才,不必拘禮。請起。&rdo;
&ldo;謝陛下隆恩。&rdo;三人飲盡杯中的酒,隨後回到席位。
葉君書等人作為瓊林宴的主角之一,很快就有人上前來敬酒。
即使席面擺滿了精緻的吃食,實際上能吃到口的不多,幸好葉君書預算到這種情況,提前墊了點肚子,不然就刺激胃了。
大家推杯換盞,你來我往的,不大一會兒,葉君書就喝下了十幾杯酒。
和老師常年喝酒鍛鍊出來的酒量此刻發揮作用。
葉君書來者不拒,灌了一肚子酒水依然面不改色。
他抽空往餘茂林的席位看了眼。
餘茂林的酒量並不是很好,他身為狀元郎,被灌下的酒不比葉君書的少,哪怕已經提前喝了解酒藥,此刻白玉般的臉已經微微泛紅。
不過眼神還算清明。葉君書稍稍放心了點。
萬一餘茂林在宴會才剛開場沒多久就喝醉,那就不太妙了。
葉君書只好發揮朋友愛,努力往這邊吸火力。
百官們見葉君書喝了那麼多都神色不變,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是大官還是小官,紛紛過來給葉君書敬酒,似乎想看葉君書的極限在哪裡。
不管哪個時代,酒桌上是最容易拼出感情的,觥籌交錯間,他們明顯變得熟絡很多。
武官那邊的席位上,他們的席面和文官一致,但為了照顧他們的胃口,分量是往大了加,連酒都用碗來裝。
李長川雖然已經封侯,但並沒有往皇親國戚那邊的席位坐,而是和武官們坐一起,他身上還掛著元帥之職,並不算逾制。
他不良於行,本不想來,但為了弟弟的親事,真是操碎了心。
皇后娘娘給的備選名單裡的人是他重點觀察物件,這一屆的年輕未結契的爺兒乍一眼看去質量都很好,似乎要挑花了眼,但細細數來,其實能選的也不多。
狀元已經有指腹為婚的親事,榜眼家中有侍妾,探花待定,第四第五名是官家之後……
其他的李長川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毛病配不上他家璵哥兒。
探花郎……
李長川思考來思考去,總覺得還是探花郎更合適點,而且身後也沒有亂七八糟的關係。
李長川隔壁的神武將軍,正大口大口的吃肉,注意到文官那邊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