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第1/2 頁)
夜已深了。
蟬鳴配合著微風,那盞朦朧的燈火也終於滅了。
白金漢宮前的一倆馬車內,邁克羅夫特雙手交疊抵著下巴,一絲冷淡的微笑在唇邊轉瞬即逝。
&ldo;走吧。&rdo;他用手杖敲了敲車壁。
王室,或者貴族的婚姻,大抵上是與所謂愛情無關的,即使是自認為嫁給了愛情的那位亞歷山德麗娜公主,也不過是憑藉著自己的身份和大英的強大,方才有幸獲得了誠心如意的婚姻。
可做為大英女王,喬治娜卻沒有同樣任性的資格。
‐‐而她顯然並不願意就此妥協。
邁克羅夫特曾問:&ldo;陛下,您為什麼不考慮挑選一名合適的丈夫?&rdo;
喬治娜卻回答:&ldo;不需要。因為歐洲終將匍匐在我腳下。&rdo;
狂妄麼?
或許如此吧。
但這樣絕對的堅定和自信,不正是他們這些人追隨她的理由之一?
第 114 章
米迦勒節過後, 大英女王喬治娜正式發兵討伐漢諾瓦, 拉開了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意法普奧等國率先對於英國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譴責,並隨後組建起了一支歐陸聯軍以抵抗英軍對於漢諾瓦的野蠻行徑, 然而在英國人強大的武器裝備和完善的後勤補給之下, 歐陸聯軍並沒有能夠真正阻擋英軍的鐵蹄,而是使得德意志聯邦地區被迫撕開了一個口子, 這片區域或大或小的國家陷入了一場噩夢般的膠著混戰, 就連所謂的聯軍也潰敗得不成樣子。
而另一邊,美國的南北戰爭激戰正酣,墨西哥邊境時有騷擾, 加拿大趁勢而起, 蠶食了北方的小塊區域,最終遠離主戰場的美國國內落了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南北雙方正式對峙。
遠東地區, 一場席捲華夏的反清復明運動如同秋風吹起了號角, 給了疲於應付太平天國的韃清政府沉重一擊,國內形形色色的人民起義不斷爆發,國外一支所謂的侵華聯軍也正試圖以炮火轟開這古老的國門。
但幸運的是,歐陸戰場牽扯了這些面和心不和的雜牌聯軍太多的心力,又有起義軍領袖鄭永生等人對外發表演說, 稱&ldo;驅除韃虜,恢復中華&rdo;是本國民族之戰爭, 反對歐洲國家的殖民侵略,標誌著亞洲體系的正式誕生。
至於曾經世界霸主的有力爭奪者, 盤踞於亞歐的俄國,卻由於此前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一蹶不振,國內高漲的反對派使得病重的尼古拉一世終於沒有能夠熬過冬天,匆匆將皇位傳給了亞歷山大二世便溘然長逝。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新的君主上位並沒有能夠改變俄國國內危機四伏的現狀,反而由於魯莽地動了極為敏感的農奴制改革,國內的矛盾更加激化,刺殺,叛亂,暴動,層出不窮。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國卻沒有忘記家門口的兩塊肥肉,西進歐洲門戶,圍繞著巴爾幹半島的爭奪,挑起了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與奧斯曼打得不可開交;南據遼東以北,從韃清與殘明的混戰中分得一杯羹,卻驚訝地發現佔據西安、大同等地的殘明勢力強韌驚人,只能節節敗退。
俄國的雙線作戰沒能淘到好處,英國的多線出擊卻似乎也沒有什麼存在感,除了漢諾瓦之戰一舉擊潰了歐陸聯軍,在之後的戰場上,英軍出場次數不少,存在感卻著實不強。
它的存在更像是一支關鍵時刻才會出現的滅火小隊,奧斯曼不行了就幫忙打打俄國,普魯士太強了就轉頭支援奧地利,一點兒做為老大哥的強國氣勢都沒有。
等到各國的混戰打得差不多了,英國人居然興高采烈地宣佈:我們要遷都了!
這下子,加拿大人也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