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3 頁)
&ldo;是,下臣告退。&rdo;安德裕心懷忐忑地回到後衙,傳信給廬州團練,一定要肅清廬州境內的盜匪,若是太子太孫在自己治下受了驚嚇,這一州上下的烏紗帽都得摘了,戴帽子的腦袋能不能保住都說不好。
一清早,柴宗訓領著兒子帶著一眾隨從乘著安德裕備好的車駕前往六安,安德裕自己也硬賴了一個管事的活計擠進了隊裡,他只有全程跟在太子身邊才能放下心來。
淮河流域要比黃河周圍溫暖不少,不少樹木還留了青綠的葉子懸在枝頭,鳥雀也要多些,但官道上的行人卻不少。
&ldo;趙叔公,這路上怎麼這麼多人啊?&rdo;柴永岱在出門之後迅速明白了自家太子爹比自己也強不了多少,再有問題就開始問護送的趙將軍了。
&ldo;這時節,該是服役的人吧?&rdo;趙將軍猶疑地看了一眼廬州縣令,&ldo;秋稅之後,應該沒什麼事了啊?&rdo;
&ldo;齊國公殿下,這些是去六安的商人與僱工。&rdo;安德裕被趙將軍的眼神一激,連忙回話,可不能讓人以為廬州有人亂派徭役。
&ldo;商人和僱工?&rdo;柴宗訓坐在有減震輪胎的馬車裡,正在看書,聽到安德裕的話,感興趣地問道,&ldo;商人去買東西,這小王明白,僱工是什麼人?&rdo;
&ldo;就和短工差不多,這六安前面大半年都沒派什麼徭役,全被崔德華排在了秋收之後,既不耽誤田裡的事兒,也方便集中做事兒。但還有一些需要人手的活計就沒什麼人做了,這不就需要一些短工嘛。年前這些時候,在家裡閒著也閒著,這不就去六安尋點活兒,也貼補貼補家裡。&rdo;
&ldo;哦,這秋收之後,還有什麼活兒要做啊?&rdo;
&ldo;唔,&rdo;安德裕回憶道,&ldo;六安小神農王虎前兩年從回鶻引種嫁接的柰果兒今年好像結了果兒,得要不少人去收,崔德華說要制果醬什麼的,還有黃桃如今也豐收,聽說要制那種能存許久的糖果罐頭。又有制這輪胎的杜仲膠,今年要大面積收取,馮家那棉紡作坊日日喊著缺人,反正總有一零活計可做。&rdo;
順著人流,慢慢向六安走,日頭近午,便聽那僱工的人群裡有人喊,&ldo;鄉親們路邊歇歇腳,到茶棚裡喝口茶再走哩。&rdo;
然後一夥子人喊哥哥叫弟弟的,圍著茶棚子忽啦啦坐了一堆,自己從懷裡掏出些乾糧,從茶棚裡討碗水,就著吃了起來。
柴宗訓沖趙將軍一使眼色,兩個護衛便進茶棚清出一個乾淨的角落,恭請柴宗訓和柴永岱父子倆落腳。
&ldo;秀才公請喝茶。&rdo;一個五十多的老婆子提了一壺茶水過來,笑呵呵地放到桌上,&ldo;您有自帶的茶盞沒有?咱小店的茶水可是六安特產,再清香不過了。&rdo;
&ldo;婆婆你坐,怎麼你這店裡還叫客人自己帶茶盞的?&rdo;安德裕奇道,他上回來可沒這個事兒。
&ldo;嗨,這不是一看秀才公就是大家族出來的,講究。&rdo;那老婆婆笑道,&ldo;這半年,不少世家公子都來六安,各家各家講究。&rdo;
柴宗訓只笑笑,旁邊服侍的人自然給取了茶盞斟了杯茶。
&ldo;濃而不苦,香而不澀,雖然泡茶的手法糙了點,但這茶確是好茶。&rdo;柴宗訓品了一口茶,評價道。
&ldo;哎,這法子還是咱們縣尊傳的呢,青青碧碧的,文氣兒。&rdo;那老婆婆笑得見牙不見眼。
&ldo;這些人,常有?&rdo;柴永岱指了指棚外的人,小聲問。
&ldo;不多,咱們六安的青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