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總統的顧問們知道這是一個困難的或者不得人心的行動方針,但爭論也沒有用。每逢有人跟杜魯門爭論,他就會指一指他掛在橢圓形辦公室牆上的馬克&iddot;吐溫親筆寫的一句格言&ldo;總要做得對!&rdo;他說&ldo;這會叫一些人滿意,叫另一些人驚奇&rdo;。
既然總統堅持留在柏林,大家就迅速轉而討論如何實行這一方針。總統否定了克萊的武裝運輸隊方案,讓在座的人鬆了一口氣。他又否定了有人提出的向俄國船舶封閉港口和巴拿馬運河的方案。在無人提醒的情況下,杜魯門決定以空運為最佳辦法。他指示要把空運擴大為一次全面的行動,直到取得外交解決為止。他的多數顧問像克萊一樣,懷疑空運未必能滿足250萬人的供應,但杜魯門根本沒有問過他們的想法如何。他也沒有許諾說空運方案一定會成功。
這次空執行動的代號為&ldo;供應行動&rdo;,它動用了從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和加勒比海等地所有能調來的飛機,其中包括39架能運載10噸貨物的c-s4&ldo;空中霸王&rdo;式運輸機。所有能飛的人‐‐包括空軍新聞官和業務專家,直至駐歐美國空軍司令柯蒂斯&iddot;李梅將軍‐‐都承擔飛行任務,輪流執勤,一天飛兩趟。英國也集中了從大英國協各地調來的飛機執行空運,行動代號為&ldo;operation plane fare&rdo;。柏林人則把這兩個行動統統稱做&ldo;空中之橋&rdo;。戰時他們聽到飛機嗡嗡響,就知道要挨轟炸,而這時飛機嗡嗡響卻意味著運來了糧、煤、罐頭、脫水土豆和脫水蔬菜,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就這樣,豪利上校和英國人6月24日臨時安排的一次空運在幾周之內變成一次特大規模的行動。
最初,飛機起降時刻的安排相當混亂。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堅持要照章辦事,架次之間要間隔25分鐘,但這速度太慢了,指揮&ldo;供應行動&rdo;的約瑟夫&iddot;史密斯準將只好強迫他們拋開章程,把飛機與飛機在柏林著陸的間隔時間縮短到5分鐘。7月初下大雨,耽誤了不少航班。螺旋槳、輪胎和發動機零件短缺,又使一些飛機暫時停飛。7月8日,美國的一架c-47運輸機在威斯巴登以西撞山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但是到了7月中旬,飛行已有條不紊,一架架飛機裝貨、飛行、解除安裝、返航、加油、再裝貨、飛行等等,持續不斷。儘管蘇聯飛機不時地在空中走廊幹擾,盟國飛機仍保持了每4分鐘一架著陸。7月15日,24小時內共運送物資1450噸,創造了新紀錄。
第十四章 總要做得對(4)
也是在7月15日,杜魯門也贏得一次勝利,獲得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在此期間,爭取蘇聯停止封鎖的外交努力卻無進展。7月3日,克萊將軍和英、法兩國駐德司令一起拜會了蘇軍司令索科洛夫斯基元帥。那位元帥堅持說,在西方放棄成立西德政府的計劃之前,&ldo;技術困難&rdo;將無法消除。人們普遍認為蘇聯人就是要拖下去,等著西方服輸。倫敦一家報紙就說:&ldo;專家們都明白,飛機空運雖有巨大心理效果,但無法靠它滿足柏林整個冬季的供應。&rdo;
史達林嚴重低估了杜魯門的頑強毅力,他倒是應該先向杜魯門的夫人貝絲打聽打聽。杜魯門從兒童時代在主日學校受教育時開始,就熱戀上貝絲,但他向貝絲母親表達了對貝絲的愛心以後,又堅持等待了9年,才與貝絲終成眷屬。
總統私下裡也曾擔心&ldo;俄國也許是存心利用柏林為戰爭找藉口&rdo;,但他公開宣佈:&ldo;我們將留在柏林‐‐不論發生什麼事都堅持不變&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