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3 頁)
數年後在太平洋上空擊退日軍的飛行員們肯定會想到‐‐如果當初對預言家的警告給予足夠的重視,那麼美國就能避免那個發生在1941年12月7日的舉世震驚的事件。那些編纂《美國1946戰略轟炸縱覽》的軍事專家對比利的觀點表示贊同。他們在&ldo;後見之明&rdo;一章中寫道:
美國低估了空中力量在太平洋戰爭中起到的決定性的作用,分配給空軍的物資只是陸軍和海軍的一小部分,但這些物資是遠遠不夠的。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我們的缺陷尤其表現在以地面為基地的戰鬥和航空母艦上。如果說日本僅是知道美國擁有飛機還不足以徹底說服他們放棄襲擊美國的企圖的話,那麼當他們知道美國在各處的機場上還停著一千架飛機時,就會大大妨礙日本進攻的意圖。
美軍駐在珍珠港的部隊戰艦破舊,指揮分散,空軍力量薄弱,這些都將日軍的目光引向了那裡,他們製造了比利預言中的那個&ldo;歷史上最大的軍事震撼&rdo;。後來《華盛頓郵報》的雷蒙德&iddot;卡拉玻總結了珍珠港事件總統調查團發表的材料:&ldo;陸軍以為海軍在巡邏,海軍以為陸軍在偵查。誰都懶得去管對方的活動‐‐或許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交流……海軍和陸軍之間毫無協調可言,彼此都不清楚對方在做什麼‐‐或者像在珍珠港事件中,他們也不知道對方沒有在做什麼。在新式戰爭中起最重要作用的空軍被陸軍和海軍看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屬品。&rdo;
比利在臨終那天還預言說:&ldo;我們最危險的敵人是日本,我們設計飛機時,應該有針對地考慮到對日本的攻擊,&rdo;&ldo;歷史註定,我們的下一場戰爭將是為了爭奪太平洋而戰。日本無論何時看到有靠近自己的軍事力量,而且如果恰好這支力量是衰弱的,那麼他們只要有一點利益可圖就會發起攻擊。日本將會把我們視為那支衰弱的軍事力量。原因在於:美國資源豐富,人民生活安逸,但國防政策卻存在錯誤,因此我們就像一隻巨大的水母那樣,脆弱得不堪一擊。&rdo;
20世紀30年代,國會提出了幾項議案,為比利平反昭雪。然而,1936年1月28日,海軍事務委員會透過投票反對比利官復原職,而且對他的軍事裁決也依然成立。後來比利住進了紐約的博士醫院,就再也沒有活著出來。1936年2月19日,這位飛行員預言家與世長辭,享年57歲,死時身無分文。他對他的空軍戰友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ldo;我是被政治和官僚主義釘在十字架上而死的,美國人民終將為此感到遺憾。&rdo;
第五章 擄掠中國
日本正在擴張,試想有哪個正在擴張中的國家沒拿它的鄰國開過刀?問問那些美洲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吧,看看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在多年以前是怎樣殘忍地折磨他們的。
‐‐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引自《東條與戰爭的到來》
1933年,日本有一部由一位將軍主演的電影風靡一時。這名將軍發表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演說,滿篇充斥著&ldo;大和民族精神&rdo;和&ldo;天賦日本使命&rdo;的字眼。螢幕上是一幅地圖,上面畫著日本和滿洲,邊上還有幾個大字在閃爍,寫著&ldo;世界新秩序&rdo;。螢幕四周的版圖上是中國、西伯利亞、印度和南太平洋。這時耳邊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喊聲:&ldo;太平洋的明天還會像今天一樣風平浪靜嗎?日本的神聖使命就是在東方建立和平……總會有那麼一天,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來敬仰我們的民族。&rdo;
日本軍方不停地向公眾滲透這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