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當危機最終完結時,蘇聯的飛彈已運出了古巴,赫魯雪夫威風掃地,甘迺迪成了一位英雄,而彭科夫斯基受到了懷疑。他在11月份被逮捕。不到一年的時間,經過一次裝門面的審判以後,他就一命嗚呼了。也是不到一年的時間,赫魯雪夫就倒臺了,是被他自己的同僚們推翻的,表面是因為他在糧食政策上的失敗,事實上是因為他的冒險主義使他們嚇得六神無主。而且在1963年的同一個冬天,甘迺迪也離開了人世,剛好在他獲得成功之後的第十三個月。民主黨人。暴君和間諜都從舞臺上銷聲匿跡了。不過,即使是彭科夫斯基也從來沒有鑽到政治局的營壘中去。
芒羅把磁帶盤從錄音機上取下來,又把磁帶重新安在錄音機上。雅科夫列夫教授的聲音對他來說當然是陌生的。磁帶的大部分錄音是他在照本宣科。但在教授之後的討論中,共有十個人的聲音,至少有三個人是可以分辨出來的。魯丁低沉的咆哮聲是很熟悉的;至於維希納耶夫的傲慢腔調,他以前是聽見過的,當時是在觀看電視上播送那個人在黨代表大會上演講的情景;而他也曾在電影和錄音帶上聽到克倫斯基元帥在&ldo;五一&rdo;國際勞動節慶祝集會上的喊叫聲。
他的問題在於,當他把錄音帶送回倫敦作因人而異的聲波紋分析時,該如何把錄音帶的來源掩蓋起來,正如他所知道的那樣,他是必須這樣做的。他知道,如果自己承認在浴巾中發現了打字的便條之後到樹林中秘密赴約的話,有人就會這樣問:&ldo;為什麼是你呢,芒羅?她是怎麼認識你的呢?&rdo;要迴避那個問題將是不可能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也同樣是不可能的。惟一的解決辦法是設想一個可能的來源,既要是可信的,又要是無法核對的。
panel(1);
他到莫斯科僅有六個星期的時間,但誰也無法懷疑他甚至對俄語中的俚語也十分精通,而這使他得益匪淺。兩周前,捷克大使館曾舉行了一次外交招待會,當他聽到身後有兩位俄國人在竊竊私語時,他是在與一位印度隨員交談。他聽到其中有一個人說道:&ldo;他是個牢騷滿腹的傢伙,自以為是應該混進最高權力機構的。&rdo;
他曾順著那兩個說話的人的凝視目光看去,注意到他們正在盯著房間那邊的一個俄國人,也許是在議論他。後來查了來賓的名冊才證實那個人是安納託利&iddot;克里沃伊,他是黨的理論家維希納耶夫的私人助手和得力幹將。那麼,他有什麼好抱怨的呢?芒羅核查了他的檔案材料,查到了克里沃伊的履歷。他曾在中央委員會黨組織部中任職;在任命佩特羅夫擔任要職之後不久,克里沃伊便出現在維希耶納夫的班底之中。憤然離去嗎?與佩特羅夫有個人恩怨之爭嗎?是受到冷遇而牢騷滿腹嗎?這些都是完全可能的,對於一位駐在國外的情報站長來說,都是令人感興趣的材料。
克里沃伊,他沉思默想著。也許,僅僅是也許而已,他也許至少可以接觸到維希納耶夫的記錄稿,也許甚至可以接觸到錄音帶。而且他也許是在莫斯科,他的上司肯定是的。當東德總理在一個星期之前到這兒時,維希納耶夫是在場的。
&ldo;對不起,安納託利,你才改換門庭。&rdo;芒羅在把塞得鼓鼓的一隻信封塞進內口袋時說道,並走上樓梯去見政務參贊。
&ldo;恐怕,我得與星期三的信使袋一起返回倫敦,&rdo;他對那位外交官說道,&ldo;那是無法避免的,而且刻不容緩。&rdo;
政務參贊沒有提出任何問題。他知道芒羅的差事,答應安排這件事。外交信使袋實際上是一隻大口袋,或者至少是幾隻小帆布袋,每星期三從莫斯科發往倫敦,而且總是利用英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從來不搭乘蘇聯民用航空總局的航班。女王陛下的信使隊經常從倫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