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 頁)
這樣一來,偉大德國的堅強人民和勇敢無畏的德國士兵,都淪為希特勒外行指揮下的御用工具。
希特勒和邱吉爾:一個對比
溫斯頓&iddot;邱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有一段寫到他的部長們盡職的情況,流露出對希特勒的羨慕,說希特勒在執行自己的決定時,可以絲毫不受幹擾,也不用去說服目光短淺的職業軍人。事實上,也正是這一點挽救了英國,使英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邱吉爾和希特勒一樣,是外行幹預軍事的一把好手。兩人都是從政治上極端失意的境況中崛起掌權,都是主要依靠他們那三寸不爛之舌控制群眾。他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管有多少錯誤、多少失敗和災禍,都贏得了人們對他們的忠誠。兩人都喜歡誇誇其談,對經濟和後勤的現狀所知甚少,更不關心。兩人都是在失敗面前不肯屈服。更重要的是,兩人都具備驚人的個性,足以抑制在他們講話過程中提出的合理的反對意見。關於這個奇怪的現象,我個人與希特勒接觸中有豐富而痛苦的體驗。最大的區別是,邱吉爾到最後不得不聽從職業軍人的意見,而德國人卻認為命中註定該效忠於fuchrer przip
1。
1德語:元首準則。
如果邱吉爾擁有阿道夫&iddot;希特勒所竊取的權力,盟國的軍隊在一九四四年向被邱吉爾稱之為&ldo;平靜的軸心&rdo;的可怕的山巒起伏、水中障礙重重的巴爾幹半島進軍時,肯定會全軍覆沒。我們會在這裡殲滅他們。義大利戰役就是一個證明。只有在諾曼第的廣闊平原上,運用大量質量低劣、廉價裝備的福特產品的美國作戰方式才有用武之地。巴爾幹半島將會重新掀起一場德摩比利隘口戰役1,取勝的將是巴爾幹人,遭到失敗的則將是邱吉爾,相形之下,加利波利2的失敗也就微不足道了。
1義大利東南部重要海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邱吉爾企圖攻佔這個港口,遭到失敗。
2德摩比利隘口在希臘境內,斯巴達王在四八○年曾率領三百人擋住波斯大軍。
如果擁有元首的權力,邱吉爾就會輕舉妄動,試圖收復希臘島嶼,並襲擊羅得島,從而將供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盟國登陸艇白白浪費掉。一九四四年他喋喋不休地要求艾森豪和羅斯福進行這一荒唐而愚蠢的行動,直到他們拒絕再和他談這件事。
邱吉爾是一個受到民主約束的希特勒。德國如若有朝一日東山再起,應當記取這兩個人的不同結局。我並不贊成議會無盡無休的辯論。就信仰而論,我一向擁護保守的君主制。不過,不論政體結構如何,今後我們應該將軍事委託給訓練有素的將領,軍事部門堅決不允許搞政治的人插手。
英譯者按:以上希特勒與邱吉爾的這一不倫不類、肆意歪曲的對比,當然略去了根本性的區別。歷史家,甚至包括大多數德國歷史家在內,一致的意見認為希特勒是一個侵略、掠奪成性的殘暴的冒險家,而邱吉爾卻是一位人類自由、尊嚴與法制的偉大捍衛者。邱吉爾確實有插手軍事的傾向。搞政治的人會發現很難抵擋這種誘惑。
隆所說的英國在挪威登陸的計劃確有其事。他想從這件事得出結論說明紐倫堡審判完全不可信,這當然是另一回事。英國是挪威、丹麥等中立小國的唯一保護者和希望。英國在挪威登陸的目的是保衛挪威,而不是佔領和控制它。在戰爭中,出於戰略上的需要,交戰雙方可能準備攻取同一個中立目標,但並不能因此而證明雙方都同樣犯有侵略的罪行。我認為隆在這方面的見解是錯誤的。但是,我並不打算說服一位德國總參謀部的官員。
第十八章
完全出乎華倫&iddot;亨利和他的未婚妻傑妮絲的意料,糾正他們對蘇聯入侵芬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