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3 頁)
其二,縣以及縣以下的鎮、市墟、村集這類初級市場普遍比宋代有所發展。《元典章&iddot;吏部&iddot;官制》載錄了全國縣級以上稅收點(場務)的分佈狀況,而更下一級的還有大量稅收分點,它們大都分散在鎮、市或要道之處,如鎮江路丹徒縣與丹陽縣下屬的若干務便設在諫壁鎮、丁角鎮、延陵鎮、呂城鎮等地。元代稽察基層地方治安的巡檢司也多設在交通要道處,這裡往往是市、鎮的所在地或集市交易的場所,有的逐步上升為市、鎮,有的還升格為縣級治所。集市的活躍充分顯示出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元代中期,官府擔心在大都郊區&ldo;起立集場&rdo;會造成&ldo;走透課程&rdo;、&ldo;滋長盜賊&rdo;的後果,下令&ldo;住罷&rdo;,但集市仍盛行不衰,這使官府認識到:&ldo;輦轂之下,尚且奉行不至,何況外路!&rdo;1在城市和工商業不太發達的邊遠地區,集市的作用更為突出,如雲南金齒地區,&ldo;交易五日一集。旦則婦人為市,日中男子為市,以毯、布、茶、鹽互相貿易&rdo;(李京《雲南志略》),集市的盛行使得&ldo;各墟商稅&rdo;2的徵收成為場務官的重要職責之一3,受到元政府的重視,從中也可以反映出元代初級市場發展的面貌。
其三,在長江三角洲市鎮發展史上,元代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馬可&iddot;波羅從蘇州南行,進入杭嘉湖平原,用&ldo;商業繁盛&rdo;、居民&ldo;皆良商賈與良工匠&rdo;、&ldo;恃工商為活&rdo;之類的字句,表述沿途所見城鎮的觀感,這種情形,與經行中國境內其他地區的感受是決然不一樣的。這一地域的典型市鎮如嘉興府嘉興、秀水、桐鄉之間的濮院鎮,前身為永樂市,起名的原因據說是:&ldo;市中立四大牙行,收積機產,遠方商賈旋至旋行,無羈之苦,因有永樂市之名&rdo;4;嘉興王店鎮,因工部尚書王逵&ldo;構屋於梅溪,聚貨貿易,因名王店&rdo;,此後&ldo;日見殷庶,遂成巨鎮&rdo;(姚桐壽《樂郊私語》)。清代的一批方誌也記述了嘉定南翔鎮與黃渡鎮、嘉興羅店鎮、吳江平望鎮與黎裡鎮等市鎮發展的狀況5,肯定了元代在這批市鎮發展中的地位。
上述市鎮的經營範圍除了屬初級形態的農產品外,更多成分是比較先進的手工業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與生產關係的發展,其地域可擴充到包括江西在內的長江大三角洲,行業則以瓷器、絲織業與棉織業為代表。瓷器製造中心以景德鎮為典型(見前),棉布,&ldo;松江者佳&rdo;(徐碩《嘉禾志》卷六),松江所屬沙岡、烏泥涇等地生產出&ldo;緊細若綢&rdo;、&ldo;粲然若寫&rdo;的名貴品種1;浙江餘姚、彭橋有&ldo;小江布&rdo;2。絲織業成為江南更普遍的行業,如湖州歸安縣東林鎮(又稱商林鎮,明代改稱雙林鎮),據說元代已設有十所絹莊,收購四方農戶所產絲絹3;嘉興以永樂市聞名的濮院鎮,由南宋濮鳳後人&ldo;督課農桑、機紓之利&rdo;,元大德年間其族人開設四大牙行,&ldo;收織機產&rdo;,&ldo;取絹者曰絹主,售絹者曰機戶&rdo;4;元末錢塘相安裡有位&ldo;饒於財&rdo;者,以四五張織機,僱傭十多個專為僱主工作而領取工資的工人,工資以技藝的熟練程度而定,因而熟練工人可較自由地選擇&ldo;倍值者&rdo;5,說明這種手工業作坊在當地分佈較為廣泛。散佈在長江三角洲的這批市鎮,以其更大活力,影響著商品經濟的發展。
泉州
更新時間2010-7-20 20:11:30 字數:1851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