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第1/2 頁)
而總的來說就是。自己已經有了和滿清爭取天下的資本,而更加重要的是。自己在東北所做的,在政策上來說,比滿清政府要開放的多。其中地關於礦產開發和鐵路築造這兩點,就已經足夠打動西方列強的心了。
利益,永遠是最重要的一點。而自己能給予他們清政府所不能給予的。不要說礦產,就算現在滿清政府中,雖然和諸多的西方國家都簽訂了一些條約,但是,現在地外國人也只能在有限的幾個通商口岸和一些租地裡生活。至於礦產,雖然也有,但是絕對不多。而那鐵路就更加不用說了。
近年來,西方國家,不管是那一個國家為了能讓滿清政府能夠接受鐵路這一事物,允許他們建造鐵路,可以說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但是,卻依舊沒有能如願。
而對於鐵路,陳冬生想的卻沒有那麼多,儘管一開始由外國人承包築造,但是,陳冬生只認一點,那就是鐵路築造在自己的土地上,對於自己來說,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有著不可估量地好處。
而最重要地一點就是,透過鐵路,就可以大量的向承包國借貸大量地大筆的築造費用。雖然把鐵路的所有權暫時給了他們,但是以後的事誰能夠說的清楚,等自己的軍事力量足以讓世界顫抖的時候,還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最關鍵的就是現下,自己需要鐵路這麼一個引子,得到來自列強的外援支援,這支援就包括了資金,裝置,技術等等。
在退一步說,如果自己以後和滿清作戰不利的時候,將要失守東北的時候,在東北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力量的列強是否會同意讓滿清的幾十萬大軍橫掃東北後,拆除那些在滿清政府認為是可以震動他們的龍脈的鐵路呢?
這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問題。顯然,滿清對待鐵路是沒有多少好感的,而對於築造在東北‐‐他們的龍興之地的鐵路更是沒有好感的。勢必要拆除。不管最後怎麼樣,對於一心想要在遠東這個最富饒的國家修建鐵路,想要控制遠東的列強來說是一個無法接受的結果。特別是對於如果成功和東北合作的德國來說。
而那些所謂的讓外國人的勢力插進來就是說賣國的論調。陳冬生是不屑一顧,沒有實力,還談什麼國家民族。屁都不是,等老子強大了,站立在中華大地上的時候,在說這民族,這國家。
至於現在,沒有什麼比生存更加重要。
所以,下定決心要這樣做的陳冬生很快的就組織好了代表團,其中包括了盛京的商人,商業部的官員,外交部的官員,以及盛京製造局的技術員。總人數不多,只有三十多人而已。而帶隊的確實新組建的外交部的部長:段尚文。這段尚文在上次的初試俄國的遠東部隊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非一般的外交手段讓陳冬生很是讚嘆,雖然這人一開始並不懂什麼洋務這些東西,只是一個單純的研究橫縱外交的舊式書生。但是,在東北待久了,自然多多少少也就知道了一些。
代表團是在丹東海港登船,乘坐運送貨物的外國船隻南下。在船頭上,段尚文還是一襲白衣,而發行裝束也和南下滿清中的讀書人完全一樣。這在東北軍政府的高層將領官員中,是僅有的一為,就連那韓章也是開始學者陳冬生一樣,剃寸許長的頭髮,而東北軍中計程車兵就更是直接,基本上都是寸許長的頭髮,更有甚者是直接光頭。這也使得了東北的許多老百姓管東北軍叫做光頭軍。
而段尚文衣炔飄飄的站在船頭,看著不斷遠離的海岸邊,那繁忙的丹東港口逐漸消失在眼前,海風不斷拂起,不斷了飄揚著他的白色長袍,吹著帶有些許腥味的海風,直接把那夏日的悶氣都一掃而空。
再望天邊,天的顏色和海的顏色相交接,只讓人分辨不出來是海還是天。而自己,就遊蕩在這海天之間。
而此時心中已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