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沒有臺灣,日本還會是後來那個日本嗎?提前控制了山東半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遠東的實力大幅度增強。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日俄這下結仇了。
雖然馮承乾表現得更加積極,後期主要是他在活動,但是最先採取行動,積極聯絡列強的是俄國,而且俄國得到的好處也最多。不管怎麼說,日本沒有打算侵佔山東半島,因此大清把山東半島租借給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讓日本受到損失。至於臺灣,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地區,重要性遠不如遼東半島。
可以想像,日本在拿到三億七千萬兩白銀的賠款之後,肯定會把俄國當成頭號敵人。
到此,馮承乾在遠東的事情也算有了一個了結。
回國述職之前,馮承乾電請德皇,任命里希特霍芬男爵為帝國遠東事務大臣,全權處理遠東事務,並且又提爾皮茨少將繼續擔任帝國遠東艦隊司令,負責帝國在遠東與西太平洋地區的勘探活動。
拿到任命書之後,馮承乾才搭乘郵輪返回帝國。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德皇一直給他留著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位置,在他去遠東任職期間只任命了一位副臣。
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五日,馮承乾回到柏林,繼續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
雖然大清與日本的戰爭遠在萬裡之外,但是造成的影響在歐洲都能感覺到,特別是黃海海戰帶來的啟示。
回來後不久,馮承乾就收到訊息,費希爾受到英國皇家海軍重用。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因為費希爾還不到五十五歲,在將星如雲的英國皇家海軍中根本排不上號,讓他擔任第一海務大臣,著實年輕了一些,但是馮承乾並不覺得奇怪,因為大東溝海戰,已經證明瞭費希爾的理論,即擁有速度優勢的主力艦在海戰中有主動權,能輕易壓制速度較慢的對手。
果真如此嗎?
馮承乾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即速度很重要,卻不是唯一,只有效能均衡的戰艦才能在海戰中獲得優勢。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雖然日本聯合艦隊佔盡優勢,卻沒能擊沉北洋艦隊主力艦,反而多艘主力艦遭到重創。要不是北洋艦隊素質低下,而且沒有合理使用彈藥,日本聯合艦隊被擊敗也不是不可能。
在費希爾的堅持下,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建造快速戰艦。
馮承乾沒有跟風,因為他知道,所謂的&ldo;快速戰艦&rdo;很快就會被淘汰,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必要在這上面花費金錢。
年底,馮承乾向德皇提交了修改後的造艦計劃。
在他規劃的帝國第一個五年造艦計劃中,已有三艘開工,還有兩艘將在一八九六年與一八九七年建造。雖然這兩艘戰艦的設計工作都已啟動,其中代號&ldo;f&rdo;、即在一八九六年建造的那艘已經完成了設計,只等帝國政府撥款,但是馮承乾仍然決定推到重來,在一八九六年不建造主力艦,把兩艘戰艦的建造工作安排在一八九七年,而成為一級,即採用相同的設計方案。
德皇沒有反對,俾斯麥也沒有反對。
此時的馮承乾,不再無依無靠。遠東之行後,馮承乾在帝國的地位大大提高,不但更得德皇期中,連俾斯麥都得禮讓三分。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遠東地區苦心經營數十年都沒什麼收穫,當初連租借一個小小的金門島都沒辦到,馮承乾只去了一年多就拿到了山東半島。
更重要的是,帝國的資本家更加看好馮承乾。
透過與大清的軍火貿易,以及在山東半島上的勢力擴張,帝國資本家在遠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馮承乾回到柏林後,幾乎天天都有人請他赴宴。
有了實力,說話的聲音自然更加響亮。